[發明專利]自走式秸稈碳化還田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1767.5 | 申請日: | 202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99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鳳龍;夏慶海;曹容萊;王東;于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錦市立興植保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49/06 | 分類號: | A01B49/06;A01B49/04;A01F29/00;A01F29/09;A01D34/835;C10B5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6100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秸稈 碳化 還田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走式秸稈碳化還田機,其特征在于該秸稈碳化還田機能一次完成秸稈的收割、輸送、粉碎、碳化、還田、滅茬作業,可以有效地對秸稈進行碳化還田處理,減小后期的人工作業強度、節省人工成本及處理成本、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使秸稈碳化還田實現一體式機械化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秸稈碳化還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走式秸稈碳化還田機。
背景技術
目前,秸稈還田是國家倡導的一種秸稈處理方式,秸稈還田除了可以保護環境之外,還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和微生物數量,正確的秸稈還田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如果還田方式處理不當,會造成一些弊端:一是季作物生長時,病蟲害加重,影響作物的生長增加投資的成本;二是土壤疏松,土壤空隙較大,種子發育缺少有利條件;三是幼苗缺少氮元素,生長期出現苗黃、苗弱現象。迄今為止,市面上還未實行自走式秸稈碳化還田機,大多數地域處理秸稈的方式采用秸稈收割粉碎機將秸稈粉碎后噴灑至地塊表面,秸稈還田后的地塊,尤其是秸稈粉碎質量不好的地塊,土壤變得疏松,土壤內部空隙變大,如果鎮壓措施跟不上,土壤失墑快,影響麥種發芽,導致出苗不整齊,有的麥種落在玉米秸稈上很難發芽,造成缺苗斷壟現象的發生。
少數地域采用秸稈碳化裝置將秸稈通過該裝置轉化成有機肥料,該方式雖然能將秸稈轉化成有機肥料,但完成此過程需要首先通過打捆機在田地中對秸稈進行打捆處理,其次在通過車輛運輸送至秸稈碳化裝置進行秸稈碳化處理,該處理秸稈方式形式繁瑣,不能實現一體式機械化處理,且費工費時,影響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走式秸稈碳化還田機,其特征在于該秸稈碳化還田機能一次完成秸稈的收割、輸送、粉碎、碳化、還田、滅茬作業,可以有效地對秸稈進行碳化還田處理,減小后期的人工作業強度、節省人工成本及處理成本、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使秸稈碳化還田實現一體式機械化處理。
自走式秸稈碳化還田機包括割臺總成、輸送槽總成、粉碎器總成、碳化機總成、滅茬機總成、前輪總成、駕駛室總成、發動機總成、后輪總成、機架總成、割刀架總成、粉碎刀總成、鉸接軸、前油缸、液壓泵總成、直角箱總成、中央傳動軸總成;
割刀架總成用于割斷秸稈,并通過輸送槽總成將秸稈輸送至粉碎器總成;
粉碎器總成用于將秸稈進行分段粉碎,且分段粉碎后的秸稈通過接料筒輸送至碳化機總成。
上訴方案中,提供了一種能夠一次完成秸稈的收割、輸送、粉碎、碳化、還田、滅茬作業的自走式秸稈碳化還田機。割臺總成裝配將秸稈割斷,且運輸至輸送槽總成,通過輸送槽總成將秸稈輸送至粉碎器總成,粉碎器總成對輸送的秸稈進行分段粉碎處理且分段粉碎后的秸稈進入接料桶,秸稈通過接料桶輸送至碳化機總成,通過碳化機總成對秸稈進行碳化處理并通過出料蓋排出,出料蓋形式為多孔狀且出料蓋旁連接設有出料切刀,對碳化后的秸稈進行分段切斷處理,完成秸稈碳化后的分段工作。
可選地,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割臺總成通過鉸接軸和輸送槽總成連接。
可選地,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割刀架總成安裝在割臺上,將秸稈收割在割臺上,輸送至輸送槽總成。
割臺總成下方設有油缸,油缸能使割臺上下浮動。
可選地,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輸送槽總成安裝在機架總成的前方,駕駛室的右側方,輸送槽總成的前端與割臺總成通過鉸接軸相連,后方和粉碎器總成連接;
可選地,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輸送槽總成包括送料輥、撥料輥、輸料輥;
送料輥、撥料輥、輸料輥成斜向上結構形式排列于輸送槽總成內部,輥的兩端通過軸承座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錦市立興植保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富錦市立興植保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17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