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1690.1 | 申請日: | 202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30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周翠;孫宋雨;湯翠華;竇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森工生物質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J1/00 | 分類號: | B27J1/00;B27K3/08;B27K3/10;B27K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程 制作 預處理 方法 | ||
1.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1:選材切割:根據所需要的最終產品選取竹子,并按照所需要的要求對竹子進行切割;
S2:洗滌浸泡:將竹材放置在鹽水中進行浸泡,并對竹材進行清洗;
S3:加壓浸泡:將竹材放置高壓容器中,并在容器中加入堿性溶液;
S4:熱處理:A、蒸氣處理:將竹材放置在水蒸氣上進行隔氧加熱;
B、熱油處理:將竹材放置到熱油中進行隔氧加熱;
C、氣體干燥處理:將竹材放置到充滿惰性氣體的容器中進行隔氧加熱;
D、車直處理:加熱完成后,攜帶高溫的竹材放置在裝置上對竹子進行車直;
E、降溫處理:將竹材放置到常溫水中,對竹材進行快速降溫;
S5:干燥處理:將竹材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對竹材進行干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鹽水的比例為1.5%至3%,且在竹材放置在鹽水中時,需要對竹材表面進行刷洗和翻面,竹材的浸泡時間為半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氣壓為3個大氣壓,溫度為100攝氏度處理15分鐘,堿性藥劑為25%的明礬溶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所述步驟A中,將竹材放置到蒸氣容器中,蒸氣加熱環境的氧氣含量控制在5%以下,開始對竹材進蒸氣加熱,蒸氣加熱的溫度在90攝氏度至120攝氏度,處理時長為6小時,在蒸氣加熱完成后,通過拿取設備將容器中的竹材取出,并放置到車直裝置上對其進行車直,在車直裝置的出料口對竹材進行篩選,將車直效果差的竹材和有裂痕的竹材挑出,將車直完成后的竹材放置到常溫水中,從而竹材進行快速降溫,在降溫過程中需要實時關注降溫時的竹材情況,在降溫完成后對竹材表面的水分進出干燥處理,將車直效果差的竹材進行二次蒸氣加熱,并再次進行車直,若兩次車直均無效,則不可使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所述步驟B中,對植物原油進行加熱,并使其升溫到50攝氏度,持續半小時后,將表面水分干燥完成后的竹材浸泡到升溫完成的植物原油中,在竹材放置完成后,將植物原油升溫到180攝氏度至200攝氏度之間,處理時長為4小時,在熱油處理完成后,通過拿取設備將熱油中的竹材取出,并通過高溫洗滌將附著在竹材表面的植物原油洗去,再將洗滌完成后的竹材放置到車直裝置上對其進行車直,并在出料口對竹材進行篩選,將車直效果差和有裂痕的竹材挑出,并將車直完成的竹材放置到常溫水中進行降溫,降溫過程中需要實時觀察竹子降溫的實際情況,并在降溫完成后對竹材表面的水分進行干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所述步驟C中,將干燥后的竹材放在在加熱容器中,并對加熱容器中進行氮氣填充,并使得環境內氧氣的含量低于2%,在充氣完成后,對容器內部進行加熱,并最終控制溫度在210攝氏度至220攝氏度之間,處理時長為1小時,在氣體干燥處理完成后,通過拿取設備將加熱容器中的竹材取出,并進行車直處理,并在出料口對竹材進行篩選,將車直效果差和有裂痕的竹材挑出,并將車直完成后的竹材放置到常溫水中進行快速降溫。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所述步驟D中,對所有加熱完成后的竹材進行車直和挑選,將車直效果差和帶有裂痕的的竹材挑出,在進行步驟A時可對步驟A中的車直效果差的竹材進行二次加熱車直,進行步驟B和步驟C時不可重復進行,在車直時,需要將竹材筆直的放入裝置內,不可出現傾斜或橫置的情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竹制作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所述步驟E中,對車直完成后的竹材放置到放有循環水的夾具中,并將竹材夾持在夾具上,在降溫過程中保證水淹沒竹材,并在水中加入比例為25%的明礬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森工生物質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森工生物質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169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