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優質香稻兩用核不育系的培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41300.0 | 申請日: | 202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278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現偉;李經勇;肖人鵬;唐永群;潘曉雪;劉強明;李超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爾赫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6045 | 代理人: | 于武江 |
| 地址: | 402160 重慶市永***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優質 兩用 不育 培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優質香稻兩用核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屬于育種領域,該方法包括香味分離群體構建,利用種子烘干香味鑒定方法對香味不育單株進行海南冬繁初選和重慶正季復選,并通過冬繁和正季加代穩定后,繁殖不育系種子,在重慶正季和海南秋繁季分期播種篩選低不育起點溫度不育系,并進行測交評價香味優質配合力,綜合培育出優質香型兩用核不育系;本發明在構建香味分離群體上,提出了F1群體優質香味評價及篩選指標,在F2、F3、F4利用種子烘干鑒定法創新了香味鑒定技術,F5代利用葉片KOH香味鑒定提純,并結合米質低世代篩選和香味優質配合力篩選,培育香味優質兩用核不育系,保證了香型兩用核不育系選擇的有效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育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優質香稻兩用核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雜交水稻的產業化應用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多元化,稻米出現結構性過剩,優質香稻品種異軍突起。香米稻是一種具有誘人特殊芳香的優質稻種。其類型包括香秈、香粳和香糯,均具有特殊的香味,米粒晶瑩,富含人體多種必需的營養成分,具有某種滋補和藥用效果。其香氣可消清除疲勞,并有助于增進食欲。除可作米飯外,還可制取各種米酒,米糕等食品,其味更佳。一些香稻品種(系)在改良后應用于生產上,已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有些品種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國內著名香稻品種稻花香2號、玉針香、美香占2號、象牙香占,國際上受歡迎的品種有Khao Hawm(泰國)、Basmati(印度、巴基斯坦)、Della(美國)等。在雜交香稻選育上,“宜香優”“野香優”等雜交香稻系列發展強勢,以“野香優莉絲”為代表的雜交香稻品種,在各大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會上屢獲金獎,系列品種種植已超過3000萬畝。重慶雜交香稻育種也取得了積極進展,選育出了渝香203、渝香優8133、神農優228等優質香稻品種。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種質的發現和利用,是繼三系法雜種優勢利用之后育種技術的又一次重大創新。以光溫敏核不育系為基礎的兩用核法雜交水稻,具有不受恢保關系制約、配組自由、簡化繁種程序等優點,因而利用兩系法選育優質香米雜交稻是一條便捷的途經。目前在香型兩用核不育系較少,培育上需聚合低不育起點溫度、香型、優質、株葉形、稻瘟病抗性等有利性狀,技術難度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優質香稻兩用核不育系的培育方法,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優質香稻兩用核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香味分離群體構建:選擇優質香稻保持系或常規香稻作香稻供體,以低不育起點溫度、優質兩用核不育系作受體雜交,得到F1代種子;
F1代在重慶正季種植,以渝香203作對照,單苗移栽,抽穗期去除雜株,淘汰抽穗期遲于對照7d以上、結實率<70%,有稻瘟病、紋枯病發生的株系,成熟后按株系收取種子,干燥后機械脫殼,淘汰米質較對照差、稻米無香味的株系,并從中選取完整糙米作F2代群體種子;
(2)香味不育單株冬繁初選:F2代分離群體在海南冬繁季單苗種植,在對照不育系Y58S齊穗期從群體中篩選已抽穗、有包頸、株葉形態好的不育單株,成熟后對已選單株種子剝殼3-5粒淘汰稻米有堊白單株,米質篩選后再利用種子烘干法鑒定香味;即用牛皮紙袋收取種子,烘干處理后即依次打開置于鼻孔處聞香味鑒定并予以登記,若香味不明顯可進一步剝殼3粒種子咀嚼鑒定,淘汰無香味單株,所選單株即為一選單株;
(3)香味不育株系正季復選:將一選單株F3種子在重慶正季3月20日播種,單苗移栽,齊穗期從每個株系中選擇有包頸、不育度徹底、株葉形態優良的不育單株1-3個,在8月20日對已選單株割20cm稻樁發再生稻,其余未選稻株齊地割除;在再生稻成熟期,淘汰不能正常結實的留樁單株,利用種子烘干法鑒定種子香味,并依次登記,對不明顯單株進一步剝殼鑒定,淘汰非香單株,保留所選植株即為二選株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未經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13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系統日記數據分類處理方法、裝置及智能電子設備
- 下一篇:半導體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