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組合濾料曝氣生物濾池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38987.2 | 申請日: | 2020-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94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厲林聰;吳益輝;黨勇杰;吳凱;張淼佳;陸僑治;李靜;張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余杭城西凈水有限公司;浙江海牛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知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張德寶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 濾料曝氣 生物 濾池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濾料曝氣生物濾池系統,包括濾池本體、曝氣系統和碳源儲罐,其特征是,所述濾池本體內包括非曝氣區和曝氣區,所述曝氣區和非曝氣區之間設有擋墻;所述曝氣區和非曝氣區內均固定有若干層濾料框,所述濾料框內均填裝有濾料并形成填料層;所述濾池本體靠近所述非曝氣區一側連通有進水管,所述濾池本體靠近所述曝氣區一側連通有出水管;所述曝氣系統包括供氣設備和設于所述曝氣區內的曝氣管,所述供氣設備通過導氣管與所述曝氣管連通;所述碳源儲罐通過碳源投加管與所述進水管連通。本系統可提高水質處理效率及效果,減少運行管理難度,降低運行費用,簡化池內結構,提高維修效率,同時對進水SS要求較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組合濾料曝氣生物濾池系統。
【背景技術】
曝氣生物濾池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機負荷高、占地面積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投資少(節約大概30%)、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氧傳輸效率高、出水水質好等優點,但它對進水SS要求較嚴(一般要求SS≤100mg/L,最好SS≤60mg/L),因此對進水需要進行預處理。正是由于曝氣生物濾池的眾多優點,使其在污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與推廣,尤其是目前污水排放標準的不斷提高,曝氣生物濾池在深度處理領域的應用越加普遍。
從水流流向而言,曝氣生物濾池有上向流式和下向流式兩種,從濾料形式上分有輕質濾料和重質濾料,從功能上又可分為硝化濾池和反硝化濾池,而各種形式的濾池均有各自的優缺點,例如上流式重質濾料反硝化濾池,該形式的濾池出水SS效果較好,而硝酸氮的去除效率一般,且反洗效果不理想同時易堵塞,使用年限久后存在濾料板結現象;例如上流式輕質濾料硝化濾池,水質處理效果較好,反洗效果良好,濾料也不容易堵塞,但是出水SS不夠穩定,經常出現超標現象。因此,針對目前所使用的曝氣生物濾池系統,需要更進一步的優化設計,使其處理效果和運行管理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優化。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濾料曝氣生物濾池系統,本系統可提高水質的處理效率及效果,減少運行管理的難度,降低運行費用,簡化了池內結構,提高檢維修的效率,同時對進水SS要求也較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組合濾料曝氣生物濾池系統,包括濾池本體、曝氣系統和碳源儲罐,所述濾池本體內包括非曝氣區和曝氣區,所述曝氣區和非曝氣區之間設有擋墻;所述曝氣區和非曝氣區內均可拆卸固定有若干層疊布設的濾料框,若干所述的濾料框內均填裝有濾料并形成填料層;所述濾池本體靠近所述非曝氣區的一側連通有進水管,所述濾池本體靠近所述曝氣區的一側連通有出水管;所述曝氣系統包括供氣設備和設于所述曝氣區內的曝氣管,所述供氣設備通過導氣管與所述曝氣管連通;所述碳源儲罐通過碳源投加管與所述進水管連通。
優選地,所述濾料為內部呈絲狀的高分子有機濾料。
優選地,所述非曝氣區內濾料的填充密度從下到上依次增大。
優選地,所述非曝氣區內設有上下兩層濾料層,下層濾料層的濾料填充密度為80~85%,上層濾料層的濾料填充密度≥95%,所述非曝氣區內濾料的比表面積為10000~15000m2/m3,孔徑為1~3mm。
優選地,所述曝氣區內濾料的孔隙率從上到下依次減小。
優選地,所述曝氣區內設有上中下三層濾料層,且各濾料層的濾料規格不同,上層濾料層中濾料的填充厚度為1.5~1.2m,所用濾料規格:邊長為3~5cm,孔隙率≥85%,孔徑為1~1.5mm;中層濾料層中濾料的填充厚度為1.3~1.7m,所用濾料規格:邊長3~5cm,孔隙率60%~65%,孔徑為0.5~1.0mm;下層濾料層中濾料的填充厚度為0.15~0.2m,所用濾料規格:邊長1~3cm,孔隙率為30%~40%,孔徑為0.05~0.5mm。
優選地,所述進水管上設有用于使進水管內污水與外加碳源混合的管道混合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余杭城西凈水有限公司;浙江海牛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杭州余杭城西凈水有限公司;浙江海牛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389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