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絡安全的可視化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38458.2 | 申請日: | 2020-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656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強強;湯春峰;李權;陳天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郭春芳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安全 可視化 方法 裝置 設備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絡安全的可視化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涉及金融科技領域,所述網絡安全的可視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獲取各個客戶端在網絡訪問過程中傳輸數據對應的傳輸協議,基于所述傳輸協議生成客戶端的行為投影視圖,而后基于所述行為投影視圖輸出客戶端的行為比較結果,并基于所述行為比較結果和篩選條件確定待分析客戶端,接下來根據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傳輸數據確定所述待分析客戶端對應的多維考量指標,基于所述多維考量指標生成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可視化分析視圖。本發明提高了網絡訪問過程中傳輸數據的分析效率,從而提升了風險識別能力,避免客戶端在網絡訪問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融科技(Fintech)的數據可視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網絡安全的可視化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傳統金融業正在逐步向金融科技(Fintech)轉變,人工智能技術也不例外,但由于金融行業的安全性、實時性要求,也對人工智能技術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在企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信息化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網絡是任何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必須要保證企業網絡的安全與穩定。然而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網絡系統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威脅。企業的重要文件、數據庫中的重要數據等信息都存在著安全隱患,一旦丟失、損壞或泄露,都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如果是商業機密信息,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會更大,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企業網絡流量分析是極其重要的。
網絡訪問資產中tcpflow流量是最為常見的,現有的方法通常是使用一些統計方法,比如統計不同的協議的流量訪問情況,統計不同的IP的流量訪問情況,這些基于統計的方法,只能對異常流量從一個整體上進行分析,對于公司來說,通常tcpflow數據數量巨大,無法有效的發掘出具體是某個IP發生了異常的行為,無法有效的檢測出一些安全事件,也無法直觀的看到一些異常行為的前因后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網絡安全的可視化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旨在解決現有的網絡訪問數據的分析效率低,風險識別能力不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網絡安全的可視化方法,所述網絡安全的可視化方法包括步驟:
獲取各個客戶端在網絡訪問過程中傳輸數據對應的傳輸協議,基于所述傳輸協議生成客戶端的行為投影視圖;
基于所述行為投影視圖輸出客戶端的行為比較結果,并基于所述行為比較結果和篩選條件確定待分析客戶端;
根據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傳輸數據確定所述待分析客戶端對應的多維考量指標,基于所述多維考量指標生成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可視化分析視圖。
可選地,所述獲取各個客戶端在網絡訪問過程中傳輸數據對應的傳輸協議,基于所述傳輸協議生成客戶端的行為投影視圖的步驟包括:
獲取所述各個客戶端在網絡訪問過程中傳輸數據對應的傳輸協議,對所述傳輸協議進行向量化處理,得到所述各個客戶端對應的協議表示向量;
對所述各個協議表示向量進行降維處理,并將降維后的協議表示向量表示在二維空間,生成所述客戶端的行為投影視圖。
可選地,所述根據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傳輸數據確定所述待分析客戶端對應的多維考量指標,基于所述多維考量指標生成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可視化分析視圖的步驟包括:
根據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傳輸數據獲取所述待分析客戶端對應的各個傳輸協議的運行時間、上行流量、下行流量、訪問地址的數量以及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統計信息;
將所述運行時間、所述上行流量、所述下行流量、所述訪問地址的數量以及所述待分析客戶端的統計信息對應保存為所述多維考量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3845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