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Aspergillus nidulans幾丁質脫乙酰基酶突變體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36310.5 | 申請日: | 2020-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447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姝;張春光;杭加豪;房耀維;盧靜;楊杰;侯曉月;陳佳雨;張弘彧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9/80 | 分類號: | C12N9/80;C12N15/81;C12N1/19;C12R1/8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嚴志平 |
| 地址: | 222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spergillus nidulans 幾丁質 乙酰 突變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公開了海洋細菌
背景技術
幾丁質又稱甲殼素或甲殼質,廣泛存在于蝦蟹等甲殼類動物的外骨骼以及藻類和真菌的細胞壁中,是常見的天然有機化合物,由N-乙酰-D-葡萄糖胺通過β-1, 4糖苷鍵連接而成,難溶于水和有機溶劑,其開發應用受到限制,但是幾丁質脫去55%以上乙酰基獲取的產物為殼聚糖(Chitosan),殼聚糖又稱為脫乙酰甲殼素、甲殼胺或可溶性幾丁質,是由幾丁質經一定程度的脫乙酰過程而生產出來的衍生物,其易溶于水,可進行多種化學修飾,廣泛應用于醫療、食品、農業等領域。現有幾丁質經脫乙酰產生殼聚糖的處理方法有化學熱堿法和生物酶法:化學法存在污染嚴重、反應過程不易控制、產品分子量不穩定等問題,尤為嚴重的是排放物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嚴重破壞周邊生態破壞,而生物酶法反應溫和、不破壞環境,可以制備出高質量的殼聚糖,因此生物酶法制備應用更廣泛。幾丁質脫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E.C.3.2.1.41)是一種糖基水解酶,可以通過催化作用,除去幾丁質分子結構中的乙酰基,從而形成殼聚糖。現有對于幾丁質脫乙酰酶的研究多從菌種選育、酶的純化、表達和酶學性質、發酵工藝的改良方面進行研究,上述方法在短時間內可獲得較高酶活菌株,但是受到野生菌本身產酶水平的限制,難以篩選獲得新穎的催化效率較高的幾丁質脫乙酰酶菌株,隨著酶工程尤其是定向進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了提高酶的催化效率,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洋細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將海洋細菌
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洋大學,未經江蘇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363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