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多模式標識的語義識別方法、裝置和計算機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33121.2 | 申請日: | 2020-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831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8 |
| 發明(設計)人: | 鄒芳;曹磊;李沛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0L15/18 | 分類號: | G10L15/18;G10L15/24;G10L15/26;G10L15/02;G10L15/04;G10L15/06;G10L25/30;G10L25/60;G06N3/04;G06N3/08;G06N20/10;G06F40/3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輝;曹勇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503***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模式 標識 語義 識別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設備 | ||
本申請涉及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應用于智慧城市領域中,揭示了一種基于多模式標識的語義識別方法、裝置和計算機設備,獲取第一語音信息;將第一語音信息輸入第一語音識別模型,得到第一識別結果;若第一識別結果包括兩個以上的識別組,則提取行為特征語音片段;輸入第一行為模式識別模型,得到第一行為模式標識;感測得到手指壓力信號和掌心溫度信號;輸入第二行為模式識別模型,得到第二行為模式標識;若行為模式標識匹配,并且第一行為模式標識存在第一識別結果中,則選出指定識別組;將指定識別組中的識別語義文本作為最終識別結果。從而提高語義識別的準確性。本申請還涉及區塊鏈技術,第一和第二行為模式識別模型可存儲于區塊鏈中。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到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基于多模式標識的語義識別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語音語義識別,是人工智能領域中的一種自然語音處理技術,能夠將輸入的語音信息識別為語義文本。傳統的語音語義識別方法,雖然能夠完成語音識別任務,但是在對于輸入的語音信息中包括同音、相似音等的情況下,無法得到準確的識別結果。因此,傳統的語音語義識別的準確性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基于多模式標識的語義識別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旨在提高語音語義識別的準確性。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申請提出一種基于多模式標識的語義識別方法,應用于第一移動終端,包括:
通過所述第一移動終端上預設的收音設備,獲取輸入的第一語音信息;
將所述第一語音信息輸入預設的第一語音識別模型中進行處理,從而得到所述第一語音識別模型輸出的第一識別結果;其中所述第一識別結果由至少一個識別組構成,每個識別組均包括一個識別語義文本和一個行為模式標識;
判斷所述第一識別結果是否包括兩個以上的識別組;
若所述第一識別結果包括兩個以上的識別組,則根據預設的行為特征語音提取方法,從所述第一語音信息中提取至少兩個行為特征語音片段,其中所述至少兩個行為特征語音片段兩兩之間在時間上不連續;
將所述至少兩個行為特征語音片段輸入預設的第一行為模式識別模型中進行處理,從而得到所述第一行為模式識別模型輸出的第一行為模式標識;
通過所述第一移動終端的側面預設的壓力傳感器,感測得到所述第一移動終端的使用者的手指壓力信號,以及,通過所述第一移動終端的背面預設的溫度傳感器,感測得到所述第一移動終端的使用者的手掌的掌心溫度信號;其中,所述第一移動終端的背面指與所述第一移動終端的屏幕面相反的一面;
將所述手指壓力信號和所述掌心溫度信號輸入預設的第二行為模式識別模型中進行處理,從而得到所述第二行為模式識別模型輸出的第二行為模式標識;
判斷所述第一行為模式標識與所述第二行為模式標識是否匹配,以及判斷所述第一行為模式標識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一識別結果中;
若所述第一行為模式標識與所述第二行為模式標識匹配,并且所述第一行為模式標識存在于所述第一識別結果中,則從所述第一識別結果中選出指定識別組,其中所述指定識別組中的行為模式標識為所述第一行為模式標識;
將所述指定識別組中的識別語義文本作為對應于所述第一語音信息的最終識別結果。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語音信息是實時獲取的語音信息,所述第一語音識別模型包括順序連接的編碼用長短期記憶網絡和解碼用長短期記憶網絡,所述將所述第一語音信息輸入預設的第一語音識別模型中進行處理,從而得到所述第一語音識別模型輸出的第一識別結果;其中所述第一識別結果由至少一個識別組構成,每個識別組均包括一個識別語義文本和一個行為模式標識的步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331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漁網生產用聚乙烯原料自動上料裝置
- 下一篇:一種聚酰亞胺隔膜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