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顯示主板電源故障的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30861.0 | 申請日: | 2020-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31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詠喧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40 | 分類號: | G01R31/40;G01R19/1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楊帆;宋薇薇 |
| 地址: | 215100 江蘇省蘇州市吳***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顯示 主板 電源 故障 電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顯示主板電源故障的電路,包括欠壓檢測電路、過壓檢測電路、過流檢測電路、第一邏輯器件、第二邏輯器件、第一LED驅動電路、第二LED驅動電路和關斷組件,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一輸出端分別連接欠壓檢測電路和過壓檢測電路的輸入端,第一邏輯器件的兩個輸入端分別連接欠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和過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第一邏輯器件的輸出端連接第一LED驅動電路;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二輸出端連接過流檢測電路的輸入端,過流檢測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LED驅動電路,第二邏輯器件的兩個輸入端分別連接第一邏輯器件的輸出端和過流檢測電路的輸出端,第二邏輯器件的輸出端與關斷組件連接。本發明能減少人員檢查的時間,在電源出現異常時保護后端組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源領域,更具體地,特別是指一種顯示主板電源故障的電路。
背景技術
工廠時常有大量主板以及小卡需要除錯以及維修,一般來說,產線接收到故障的主板會先上電檢查,了解是否有主板電源無法正常輸出或是解讀CPLD訊號是否停在某一個階段,如果找到錯誤之后,需要由人工判斷是否有焊接問題亦或是有燒毀芯片/組件的現象,這些流程都確認之后,再重新焊接新的組件并且再次檢查是否有電源故障被排除。
這些步驟流程都是需要人工處理,并且這個所花費的時間極度仰賴除錯工程師的經驗與技術,另外,由于主板電源至少有二十幾組以上,這是讓人無法快速找到問題點并且系統化除錯的原因。舉例來說:在系統運行中若有一組主板電源異常,使得電源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自行關閉電源輸出,由此導致整個系統停機無法運作,而此時除錯工程師需要人工架設示波器或是用數字電表一組一組繁瑣的量測,才能找出發生異常的電源,這往往需要花費數小時。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顯示主板電源故障的電路,通過對電壓和電流進行檢測來判斷電源是否出現故障,并且可以在電源出現故障時用LED進行顯示,大幅減少除錯人員檢查的時間,并且設置關斷組件在電源出現異常時保護后端組件。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主板電源故障的電路,包括如下部件:欠壓檢測電路、過壓檢測電路、過流檢測電路、第一邏輯器件、第二邏輯器件、第一LED驅動電路、第二LED驅動電路和關斷組件,
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一輸出端分別連接所述欠壓檢測電路和所述過壓檢測電路的輸入端,所述第一邏輯器件的兩個輸入端分別連接所述欠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過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邏輯器件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LED驅動電路;
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過流檢測電路的輸入端,所述過流檢測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LED驅動電路,所述第二邏輯器件的兩個輸入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邏輯器件的輸出端和所述過流檢測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第二邏輯器件的輸出端與所述關斷組件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過壓檢測電路包括:第一比較器,所述第一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輸入經過第一分壓電路得到的最大基準電壓,所述第一比較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邏輯器件的輸入端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過壓檢測電路包括:第一帶隙基準,設置在所述第一分壓電路中以減少溫度對所述最大基準電壓的影響。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欠壓檢測電路包括:第二比較器,所述第二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與所述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輸入經過第二分壓電路得到的最小基準電壓,所述第二比較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邏輯器件的輸入端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欠壓檢測電路包括:第二帶隙基準,設置在所述第二分壓電路中以減少溫度對所述最小基準電壓的影響。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過流檢測電路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輸入端經過第一電阻與所述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輸入端直接與所述待測主板電源的第二輸出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308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