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皇菊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28029.7 | 申請日: | 2020-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33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胡智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智遠 |
| 主分類號: | A01G22/60 | 分類號: | A01G22/60;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皇菊種植方法,涉及種植技術領域,選用生長狀況良好的組培苗,然后8月初進行種苗種植,11月初期采摘成熟皇菊,縮短了種植周期,撇開了梅雨季節的高溫高濕,減少了菊花得病率,比傳統種植減少了使用農藥,提高了菊花品質,減少了農藥殘留,減少了田間管理費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皇菊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皇菊,又名九仙皇菊,皇菊的黃酮素含量極高,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皇菊茶具有香、甜、潤三大特點,還有散風熱、明目功效。在下保當地,品菊、賞菊早已成為人們的休閑生活方式。
然而,傳統皇菊種植過程中通常是三月底四月初進行種植,11月份采摘,其中梅雨季節由于降雨量多,高溫高濕條件使皇菊極易得病,影響皇菊的產量和質量品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皇菊種植方法,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減少皇菊得病率,提高皇菊品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皇菊種植方法,采用植物無菌培養技術,培育組培苗,再篩選品質好的組培苗8月初進行種植,11月初收獲。
優選地,在種植土壤中施加有機肥,同時也可配合其他鉀肥或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
優選地,種植時皇菊植株間距30CM。
優選地,還應當適時對土壤補充水分,進行灌溉。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皇菊種植方法,縮短了菊花種植時間,每年8月初期種植,至11月初期就可以采摘。
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皇菊種植方法,撇開了梅雨季節的高溫高濕,減少了菊花得病率,比傳統種植減少了使用農藥。提高了菊花品質,減少了農藥殘留,減少了田間管理費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皇菊種植方法,采用組培苗,8月初進行種植,11月初即可收獲,撇開了梅雨季節的高溫高濕,減少了菊花得病率。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皇菊種植方法,采用植物無菌培養技術,在無菌瓶中培養組培苗,無菌培養取皇菊嫩莖切段,作為外植體,先用洗滌液進行清洗,消毒后,然后用清水對菊花嫩莖進行沖洗3-5次,直到將其洗干凈。下一步就是要將洗干凈的菊花嫩莖放置在無菌的環境中,需要用0.1%L 汞溶液對培養材料消毒8min,然后再用無菌水將其進行反復沖洗,晾干。將菊花嫩莖剪成帶著1~2 個葉片,長約2~3cm 的幾個小節,并需要馬上將其接種到培養基上,避免嫩莖小段失去水分。開始菊花嫩莖的培養,其培養基為MS+6-BA1.0mg/L+NAA0.2mg/L、pH5.8,培養溫度25±1℃,光照度3000~40001x,光照時數8h/d。將菊花嫩莖放置在培養基中培養,一般經過2~3 周的時間就可以讓嫩莖被切開的傷口進行愈合,不僅如此,還能開始分化出嫩莖。試管苗嫩莖在培養基中開始增殖,當試管苗增殖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需要將其移動在新的培養基上。菊花的繼代增殖是通過莖段進行增殖的,這就需要將菊花嫩莖剪切成一節帶有一個葉片的莖段,并且將該莖段的植入MS 或MS+NAA0.2mg/L 的培養基之中,經過3~4 周時間的培養,就可以讓其腋芽成長為新的小植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智遠,未經胡智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2802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