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生物反應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25124.1 | 申請日: | 2020-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75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鄒洪波;孫士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方元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02 | 分類號: | C02F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反應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生物反應裝置,涉及生態環保,特別是污水處理領域;該裝置中包括污水池、微生物反應柱、氣液混合室和曝氣機構;所述污水池用于儲放污水,所述污水池中設有內部中空的微生物反應柱,污水池底部與微生物反應柱內腔相通,所述微生物反應柱頂部高于污水水平面;所述微生物反應柱數量為多個且通過固定機構安裝在反應柱中;所述氣液混合室,位于反應柱中,位于反應柱中且處于固定機構底部,用于將空氣和污水混合;所述曝氣機構包括曝氣管、鼓風機和曝氣頭,所述曝氣管的出氣端位于氣液混合室中,出氣端處安裝有多個曝氣頭,所述曝氣管的進氣端延伸至反應柱外并與鼓風機連接;延長了固定化微生物載體的使用壽命,曝氣管設置延伸至外,安裝簡單且后期維修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是一種微生物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社會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污水處理技術按原理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厭氧、好氧過程降解代謝污水中的污染物來處理污水。根據微生物在水中所呈現出的狀態不同,可將生物法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在水中呈懸浮狀態,而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在填料載體表面呈膜狀。生物法中,好氧單元做為核心部分,曝氣管路多敷設在池底,現場施工繁瑣,后期不便維護。系統調試階段,微生物生長、馴化需要大量時間,很難保證短時間內處理系統運轉正常、出水達標,而投加微生物,又受微生物種類、投加材質、載體狀態(懸浮或沉積)、使用壽命、成本等因素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生物反應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生物反應裝置,包括污水池、微生物反應柱、氣液混合室和曝氣機構;其中所述污水池用于儲放污水,所述污水池中設有內部中空的反應柱,污水池底部與反應柱內腔相通,所述反應柱頂部高于污水水平面;所述微生物反應柱數量為多個且通過固定機構安裝在反應柱中;所述氣液混合室,位于反應柱中,位于反應柱中且處于固定機構底部,用于將空氣和污水混合;所述曝氣機構包括曝氣管、鼓風機和曝氣頭,所述曝氣管的出氣端位于氣液混合室中,出氣端處安裝有多個曝氣頭,所述曝氣管的進氣端延伸至反應柱外并與鼓風機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反應柱的底部設有吸水底座,所述吸水底座為梯形結構,所述吸水底座與氣液混合室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水底座上開設有多個通孔。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一號固定板和二號固定板,所述一號固定板和二號固定板中開設有多個與微生物反應柱配合的安裝孔,所述一號固定板和二號固定板上還開設有與曝氣管配合的管道。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氣管上安裝有調節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微生物菌群回流噴射的方式實現微生物好氧增殖過程,氣-水混合后從反應柱底部沿著微生物反應柱并反應柱頂部涌出,流動過程中不僅使污水、空氣和微生物充分混合、接觸,使微生物大量增殖、釋放,且氣-水經混合后可削弱單一氣流或水流對微生物反應柱中固定化微生物載體的沖刷力度,延長了固定化微生物載體的使用壽命,且曝氣管設置延伸至外,安裝簡單,且后期維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三維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兩個反應柱并聯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多個反應柱并聯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方元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方元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251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