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梁類件的成型工藝及成型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22740.1 | 申請日: | 2020-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22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曹江懷;彭本棟;黃祥坤;程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08 | 分類號: | B21D37/08;B21D35/00;B21D22/02;B21D19/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梁類件 成型 工藝 模具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截面呈雙向槽的梁類件的成型工藝和成型模具,本發明提供的成型工藝方案及模具結構能夠實現中部槽的成型與翻邊的成型在同一工序、同一套模具上實現,工序和模具結構套數減少,是降低模具開發、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冷沖壓成型領域,涉及一種梁類件的成型工藝及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車身部件中有相當數量的梁類結構,其通常由板材沖壓成截面呈槽型,槽口處設置板件或與其它構件焊接后構成截面為封閉環形的官腔,以期獲得優良的抗彎、抗扭及抗壓性能,如車身縱梁、橫梁等部件。如圖1、2所示,制件梁的截面整體呈槽型,位于頂部的槽底處有凹槽部1,兩側的槽壁2的槽口邊沿有外置的翻邊3,現有技術中成型工藝如圖3所示,即OP05工序進行落料、OP10工序成型、OP20工序翻邊、OP30工序成型,其中的制件梁上的凹槽部1的槽深達20mm,外置翻邊3尺寸達15mm,槽腔的深度達78mm。如圖3所示,凹槽部1由OP10工序完成,外置翻邊3由OP20工序完成,深度78mm的槽腔及槽壁2由OP40工序完成,由此可見之間梁的成型需要三套模具對應三步沖壓工序,工序繁多、效率自然低下且成本保持高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截面呈雙向槽的梁類件的成型工藝。旨在減少成型工序步驟,提高成型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提供的梁類件的成型工藝,包括工序:
OP05:提供板料A;
OP10:中部槽及兩側翻邊成型;
OP20:外部整體槽形成型;
同一套模具中,所述的中部槽成型后,中部槽的外側緊鄰著中部槽的板料A的板面由壓邊圈壓合;
壓邊圈先行壓合,之后構成翻邊模的凸模鑲塊的側立面與凹模鑲塊配合成型兩側翻邊。
對應的,成型模具的技術方案是:
梁類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其特征在于:上模座連接凸模鑲塊,凸模鑲塊的中部有用于成型制件梁的中部槽的凸條,凸條兩側有壓邊面,壓邊面的外側有向上延伸的側立面,壓邊面與側立面之間的夾角與制件梁的翻邊和制件梁的與翻邊相鄰接的槽壁之間的夾角吻合;
下模座上設置的凹模鑲塊中部有與凸條配合且上、下模座合模時首先成型中部槽的槽部,凹模鑲塊上布置有與壓邊面配合壓制制件梁的料板的主壓邊圈,中部槽成型后壓邊面與主壓邊圈壓合,之后凹模鑲塊與側立面配合成型制件梁的翻邊。
本發明提供的成型工藝方案及模具結構能夠實現中部槽的成型與翻邊的成型在同一工序、同一套模具上實現,本發明中,工序和模具結構套數減少,是降低模具開發、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2是本發明所要成型的制件梁的立體圖、截面圖;
圖3是現有技術中成型圖1、2所示制件梁的工藝流程原理;
圖4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原理;
圖5、6、7、8分別是本發明提供的結構及成型過程中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制件梁的結構形狀如圖1、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其成型工藝如下:
梁類件的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序:
OP05:提供料坯板;
OP10:中部槽及兩側翻邊成型;
OP20:外部整體槽形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227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骨和骨組織靶向外泌體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臨床驅動的圖像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