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軟件系統的貸中監控預警等級生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19468.1 | 申請日: | 2020-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617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亞娟;龍泳先;何侃;廖博帆;徐撼亞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睿知圖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2 | 分類號: | G06Q4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 11399 | 代理人: | 張楠楠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密云區鼓樓東大街3號山水***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軟件 系統 監控 預警 等級 生成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軟件系統的貸中監控預警等級生成方法。包括獲取客戶信息數據;根據所述客戶信息數據,通過預設的軟件系統獲取客戶的手機APP行為數據;將所述手機APP行為數據進行預處理,確定所述客戶的數據變量;將所述數據變量通過邏輯回歸算法進行建模,得到邏輯回歸模型;根據所述邏輯回歸模型,確定客戶的違約概率,并將所述違約概率轉換為預警等級評分輸出。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分別提高信貸機構、客戶和供應商三方面的競爭力,消除消費者數據安全隱患;完美保護數據源永久性擁有其核心競爭力,幫助信貸機構獲得一個高精準度、高覆蓋的風險評級貸中監控預警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貸預警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軟件系統的貸中監控預警等級生成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行的貸中管理制度下,個貸方和經營銀行的管理職責是不對稱的。完善的貸后管理系統可以確定不同級別的貸后管理內容,不同級別的貸后管理內容可以賦予經理不同的管理職責。目前,在總行、分行、支行、分理處的多層次管理體系中,雖然管理銀行的職能得到了加強,但相關的貸后管理部門(個貸、信貸和風險資產管理部門)的職務分工和相應職責尚不明確。例如,個人信用風險經理的職位設置和管理滯后,無法與相應的客戶經理形成相應的職位約束;部門間監控的主要負責人不明確,缺少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缺乏良好的管理協同作用導致相應的貸后管理內容無法與貸后管理職責“一一對應”,從而使貸后管理難以在實際工作中進行。
貸中管理的目的與相應的個人信貸業務風險預警機制不對稱。貸后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控制信貸風險,實現信貸資金良性循環。它客觀上需要一種風險預警機制,該機制必須能夠快速地進行揭示和響應。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總行對個人信貸業務風險只設置了比較粗略的預警信號,只是列出了個人收入、個人投資負債、違法記錄、抵押及抵押品流動變現性等指標。基層行對個貸開展的貸后風險預警管理中,常常面臨著預警信號和管理指標的選擇困境。因此,常常出現難以及時發現并主動掌握,最終迅速處理信用風險的情況。
貸中管理所創造的價值是信用管理整個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與售后經理所獲得的回報是不對稱的。個人信貸業務與公司信貸業務之間的顯著區別是時間跨度長(特別是個人住房貸款,借款時間為20-30年),不確定因素很多,風險敞口滯后,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逐漸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同時,個人信貸業務涉及千家萬戶,人均管戶量特別大。這就使得個人信貸業務管理存在巨大的難度,同時價值也巨大。但是由于沒有有效的貸后管理激勵機制,貸后管理人員得不到相應的獎勵,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能不足。
貸中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要求,以及銀行信貸管理工具的使用和團隊建設的不對稱性。例如,在CMS系統中,無法查詢個人貸款利息記錄,因而相應的結構分析功能尚不可用。由于權限的設置,基層管理銀行無法查詢同一借款人在整個系統中是否還有其他借款行為,這些都嚴重制約著個人貸款的貸后管理質量的提高。特別是信貸團隊的建設相對落后,人員的配備和素質的培養尚不能滿足貸后管理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軟件系統的貸中監控預警等級生成方法,用以解決貸后管理部門的職務分工和相應職責尚不明確,個貸開展的貸后風險預警管理中,常常面臨著預警信號和管理指標的選擇困境的情況。個人信貸業務涉及千家萬戶,人均管戶量特別大。這就使得個人信貸業務管理存在巨大的難度。基層銀行信貸團隊的建設相對落后,人員的配備和素質的培養尚不能滿足貸后管理的要求。
一種基于軟件系統的貸中監控預警等級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客戶信息數據;
根據所述客戶信息數據,通過預設的軟件系統獲取客戶的手機APP行為數據;
將所述手機APP行為數據進行預處理,確定所述客戶的數據變量;
將所述數據變量通過邏輯回歸算法進行建模,得到邏輯回歸模型;
根據所述邏輯回歸模型,確定客戶的違約概率,并將所述違約概率轉換為預警等級評分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睿知圖遠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睿知圖遠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194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