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酶法生產丹參素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19293.4 | 申請日: | 2020-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2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超;張振東;王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
| 主分類號: | C12P7/42 | 分類號: | C12P7/42;C12N15/70;C12N9/02;C12N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 地址: | 2000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 丹參 方法 | ||
1.一種酶法生產丹參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設計并優化D-扁桃酸脫氫酶(ManDH;GenBank:WP_05693439)、苯丙氨酸-4-羥化酶(PAH;GenBank:WP_012854034)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HpaH;GenBank:TPY_2462、TPY_2460)的基因序列,并合成所述目標基因,所述D-扁桃酸脫氫酶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NO.1所示,所述苯丙氨酸-4-羥化酶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2所示,所述4-羥苯乙酸3-羥化酶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3所示;
步驟二:PCR擴增步驟一中D-扁桃酸脫氫酶、苯丙氨酸-4-羥化酶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的全長基因,將所得的基因片段分別連接到質粒上,轉入到細胞中,細胞做抗性篩選,然后逐級擴大培養并誘導蛋白表達,分別收集含有上述D-扁桃酸脫氫酶、苯丙氨酸-4-羥化酶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的濕細胞,將收集的濕細胞高壓破碎、離心,在上清液中逐量加入硫酸銨直至蛋白固體析出;離心收集蛋白,純化,分別得到ManDH、PAH和HpaH液體酶;
步驟三:將步驟二制得的ManDH、PAH和HpaH液體酶與濃度為1-50mM的底物苯丙酮酸混合,并加入濃度為500~1500U的過氧化氫酶、甲酸鹽和濃度為0.5~3mM的輔因子NADH、濃度為0.05~0.4mM的DMPH4、濃度為0.2~1mM的FAD,放入恒溫搖床中進行催化反應,反應條件為:溫度30~65℃、pH 6.0~8.0,時間8~20h,所得反應液即為含丹參素溶液;
其中,步驟三中所述ManDH、PAH和HpaH液體酶的濃度分別為5~10U、0.3~1U、20~40U;步驟三中用濃度為3~9U的甲酸脫氫酶(FDH;GenBank:EFW95288)進行NADH循環利用;步驟三中選用濃度為濃度為0.1~2mg的蝶呤-4a-甲醇胺脫水酶(PCD;GenBank:NP_213022)和濃度為0.1~2mg的二氫生物蝶呤還原酶(DHPR;GenBank:WP_011172549)進行DMPH4循環利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扁桃酸脫氫酶、苯丙氨酸-4-羥化酶和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的編碼基因還包括:
(1)序列表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分別所示的DNA分子;和/或;
(2)在嚴格條件下與(1)所述的DNA分子雜交且編碼權利要求1所述D-扁桃酸脫氫酶、苯丙氨酸-4-羥化酶和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的DNA分子;和/或;
(3)與(1)或(2)所述的DNA分子具有80%以上同源性且編碼權利要求1所述D-扁桃酸脫氫酶、苯丙氨酸-4-羥化酶和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的DNA分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扁桃酸脫氫酶、苯丙氨酸-4-羥化酶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的編碼基因分別來自于:嗜熱菌Thermococcus barophilus、Thermomonospora curvata和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選用大腸桿菌DH5α菌株的D-扁桃酸脫氫酶、苯丙氨酸-4-羥化酶和4-羥苯乙酸3-羥化酶基因序列,設計引物并克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選用大腸桿菌BL21(DE3)菌株作為蛋白表達的宿主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未經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1929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