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括兩個纜索環路之間的中繼結構的索道設施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17085.0 | 申請日: | 2020-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79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A·普蘭塔德;L·馬納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波馬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B12/00 | 分類號: | B61B12/00;B61B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輝 |
| 地址: | 法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括 兩個 纜索 環路 之間 中繼 結構 索道 設施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可脫離式車輛和牽引纜索(1)運送人員的索道設施,包括:配備有第一端滑輪(101)的第一站房(1a)、配備有第二端滑輪(102)的第二站房(1b)、配備有第一空轉輪(110)和第二空轉輪(120)的中繼結構(2)、以及與第一端滑輪(101)和第一空轉輪(110)接合的第一纜索環路(11)、與第二端滑輪(102)和第二空轉輪(120)接合的第二纜索環路(12)。中繼結構(2)包括用于在第一纜索環路(11)和第二纜索環路(12)之間轉移車輛的轉移系統(20),以及支撐相對于固定導軌平移可移動的結構(21)的固定導軌(22),所述可移動結構(21)支承第一空轉輪(110)、第二空轉輪(120)和裝載車輛轉移系統(2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纜索運輸設施,該纜索運輸設施包括一個或多個由纜索環路支承和驅動的用于運輸人員或貨物的車輛(例如吊廂或吊椅)。
技術背景
本發明涉及運輸設施,更具體地,涉及旨在確保端站(分別是出發站和到達站)之間的空中運輸的設施。
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通過連續運行的牽引纜索來連接兩個端站的吊廂纜車或纜椅設施,以及在進入站房的入口處耦合到纜線以及從纜索上脫離的吊廂或吊椅。
每個站房都配備有纜索從中穿過的端滑輪、吊廂在站房的出口處重新耦合到纜索前在其上循環的轉移軌道,以及用于乘客上車和/或下車的站臺。
具有可脫離式吊廂或吊椅類型的運輸設施,可以通過輕型基礎設施實現運輸高吞吐量。
特別地,由于吊廂的尺寸和數量的增加以及具有重要高度差的路線的延長,增加了運輸的載荷,這暗示著牽引纜索的重要區段。這些重要區段帶來了技術問題,特別地,為了確保纜索在滑輪上的可靠且安全的走向,那么對于纜索的要求就會變得過于嚴格。
吊廂纜車設施在中間站的任一側均包括兩個連續的區段,其中能夠通過在兩個區段上和在已知的兩個方向上循環的吊廂。每個區段構成具有牽引纜索和驅動馬達的獨立設施。在站房(特別是中間站)的入口處,吊廂從纜索上脫離并減慢速度,以便乘客上車和/或下車。
該設施的中間站包括半環路空轉軌道,該半環路空轉軌道用于在重新加速后,在站房的出口處將吊廂重新耦合到同一區段的纜索的迂回絞線,以及兩個區段之間的連接軌道,該連接軌道在耦合到纜索之前使吊廂能夠轉移到下一個重新加速的區段。因此,乘客可以在不離開其吊廂的情況下,連續地通過兩個區段。
然而,兩個區段之間的中間站的存在使整個設施復雜化并增加成本。此外,吊廂在中間站的減速延長了行程的時長,并給乘客帶來了不舒適的制動和重新加速階段。
EP0491632描述了一種吊廂纜車設施,其包括彼此相繼延伸的第一環路和第二環路、安裝在兩個環路的接口處的設有第一環路的空轉輪和第二環路的空轉輪的技術中繼以及兩個連接軌道,該連接軌道確保在兩個環路之間轉移吊廂,同時避開空轉輪。
張緊系統是兩個環路共用的,通過在技術中繼中提供從一個環路到另一個環路的張力轉移,并由另一個環路接受張力。為此,空轉輪由吊廂的支撐臺車支承,該支撐臺車在連接軌道上沿纜索方向移動。用于接收張力的千斤頂裝載臺車。
因此,吊廂從一個環路上脫離,并通過臺車轉移到另一個它們重新接合到其上的環路。
在纜線上集成的技術中繼,以及將牽引纜索劃分成兩個獨立的閉合環路,這兩個閉合的環路分別在下游站和技術中繼之間以及在技術中繼和上游站之間延伸,從而在不修改設施的情況下,可以顯著減少纜索的區段。
然而,在該設施中,由于從一個環路到另一個環路的張力的轉移和接受,在兩個環路上共同地對纜索的張緊進行調節是很困難的。
然而,為了在技術中繼的水平上具有令人滿意的能力來調節纜索的張力,有必要在該中繼內移動空轉輪,這帶來了重要長度的技術中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波馬公司,未經波馬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170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