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溺水自救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15233.5 | 申請日: | 2020-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61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燁程;張岳;張厚水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厚水 |
| 主分類號: | B63C9/15 | 分類號: | B63C9/15;B63C9/18;B63C9/19;A63B3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1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溺水 自救 裝置 | ||
一種溺水自救裝置,包括游泳帽,游泳帽設置有帽帶,帽帶位于下頜處連接有脖套;項圈包括脖套,脖套的一圈連接有氣囊,當氣囊中不存有氣體時,氣囊折疊圍繞在脖套的外側,脖套的兩側翻折包裹氣囊的兩側;脖套位于脖子的兩側連接有吊帶,吊帶下端位于胸前連接有氣體生成裝置,氣體生成裝置連通有導氣管,導氣管里連通氣囊。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必要時,游泳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將自己的嘴巴和鼻子抬高出水,從而使口鼻或者不嗆水而呼吸需要的足夠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溺水自救裝置。
背景技術
通過研究發現,很多溺水現象很不明顯,通常當溺水者的嘴巴浸沒在水下后,本能反應會促使他伸展手臂拍打水面,雙腳使勁踩蹬如同爬樓梯,能短時間上浮,將嘴巴露出水面呼吸,這就是踩水現象。而在這一階段,喉頭和氣管也可能由于發生反射性痙攣而封閉,因此溺水者是無法進行呼救和揮手的。通常看見溺水者站立在水面,頭露出水面,很容易被認為不是溺水。為什么嘴巴偶爾露出水面,卻無法呼吸也無法呼救,因為口鼻浮出水面的時間不足,水也在波動,一旦吸氣就會吸進水,就這樣無法呼吸無法呼叫。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在第一時間將使用者的嘴巴和鼻子抬高出水的的一種溺水自救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溺水自救裝置,包括游泳帽,所述游泳帽設置有帽帶,所述帽帶位于下頜處連接有脖套;
所述脖套的連接有一圈的氣囊,當所述氣囊中不存有氣體時,所述氣囊折疊圍繞在所述脖套的外側,所述脖套的兩側翻折包裹所述氣囊的兩側;
所述脖套位于脖子的兩側連接有吊帶,所述吊帶下端位于胸前連接有氣體生成裝置,所述氣體生成裝置連通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連通所述氣囊。
使用游泳帽,一方面是保護頭部,頭部創傷在游泳池中是常見的。游泳者在學習游泳、訓練以游得更快以及依規則競賽時由于其頭部碰到堅硬的水池表面(比如壁)上或者由于撞到其他游泳者而受到頭部創傷。不管這些創傷是導致了長期的負面身體影響還是沒有導致這種影響,當游泳者與壁或其他游泳者碰撞時,其將反復地處在頭部創傷或腦震蕩的風險中。另一方面使脖套的采用不那么突兀,使部分心理上容易不安使用者不需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進一步地,所述導氣管不輸送氣體時折疊且緊貼所述吊帶,所述吊帶的兩側翻折包裹所述導氣管折疊狀態的兩側;
所述導氣管與所述氣囊材質相同,在不工作狀態下,所述導氣管橫向展開的寬度小于所述氣囊,所述導氣管的厚度小于所述氣囊。
氣囊及導氣管折疊放置在脖套或吊帶中,能防止意外破損。且這種折疊很容易被撐開。導氣管的厚度小于氣囊,從而使氣體不容易撐破導氣管又能優先撐開氣囊。
與所述導氣管緊貼連接的所述吊帶固定在所述導氣管根部的氣閥附近,另一根所述吊帶根部與所述氣體生成裝置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氣體生成裝置包括第一反應物儲存室和第二反應物儲存室,所述第一反應物儲存室和第二反應物儲存室之間設置有能夠打通所述第一反應物儲存室和第二反應物儲存室的開啟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開啟結構包括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固定連接有扭簧,所述扭簧固定連接有第一轉塊;
所述第一轉塊固定連接有與所述扭簧同向的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套接于所述扭簧的中心,所述第一彈簧固定連接有第二轉塊。
用扭簧的蓄力,能完成第一轉塊和第二轉塊的旋轉和分離動作,能夠使同時打開兩端的物料存儲室成為可能。而且第一彈簧而能適度扭轉,有利于調整第二轉塊的角度相對第一殼體的角度以便卡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反應物儲存室連接所述開啟結構的一端內螺紋旋接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厚水,未經張厚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1523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