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空融合面板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11101.5 | 申請日: | 202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71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蔣晶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晶磊 |
| 主分類號: | B32B27/08 | 分類號: | B32B27/08;B32B27/04;B32B3/30;B32B27/20;B32B27/32;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理文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孟湘明;鄭盈 |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空 融合 面板 應用 | ||
一中空融合面板和應用,其中所述中空融合面板包括一第一層,一第二層,一第一部分面板以及一第二部分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之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之至少保持預設距離以形成至少一個空腔,從而圍繞形成中空的一體成型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的至少部分重疊復合,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包括選自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層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層中的一種或者兩種,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包括選自組合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層和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層中的一種或者兩種,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的多個部分同時朝向所述第一部分面板方向凹陷形成預定數目并且以預設方式分布的支撐結構,各個所述支撐結構分別形成一凹陷腔,其中所述支撐結構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的至少部分融合并且所述第一部分面板被單個所述支撐結構融合占據的面積為s,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相對設置的部分的厚度為t,其中s/t2大于0.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塑料領域,尤其涉及到中空融合面板和應用。
背景技術
用塑料來制造物品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說塑料制造的家具、玩具以及運動器材等。
塑料制造有很多其他材料難以企及的優點,比如說質量輕,成本低,易塑形,也有著一些缺點,比如說結構強度較低。為了彌補塑料制品本身結構強度較低的缺點,設計人員一般通過對于塑料制品進行結構設計,比如說設計額外的加強筋或者是采用改進的材料的方式來強化塑料制品的強度。
額外的加強筋通常會增加塑料制品的整體重量,并且加強筋一般被設置在塑料制品的下側以承重。如果塑料制品是一桌面板的話,加強筋可能會影響到桌腿的安裝,因為加強筋可能會占據桌腿的位置。
利用材料性能的改變來強化塑料制品的強度通常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比如說對于尺寸較大的桌面板來說,所需要的材料較多,制造成本較高,從而難以推廣使用。另外,目前難以找到一種完美的材料,在克服塑料本身缺點的同時能夠具備塑料的優點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塑料制品,是上表面和下表面圍繞形成的中空結構。下表面和上表面保持間隔,并且下表面朝向上表面延伸以支撐上表面。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供一種重量較輕并且結構強度較高的塑料制品。然而由于塑料本身的性能限制,這種塑料制品的結構強度依然較低,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上表面可能因為承重時間過長而塌陷。另外,這種塑料制品在制造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上、下兩個相對表面的分離,如果不小心粘到一起,可能會造成上表面的散熱不均而產生不良品。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現狀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技術方案為一種吹塑成型耐沖擊性好、重量輕、結構穩定堅固的中空融合面板。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技術方案為一種能制成耐沖擊性好、結構堅固穩定、但重量輕便的雙層吹塑中空融合面板的配料結構。
提供的另一技術方案為一種能制成耐沖擊性好、結構堅固穩定的三層中空融合面板的配料結構。
本發明所采用的又一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吹塑成型的中空融合面板,包括上層板和下層板,所述上層板與下層板之間吹塑成型有中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板和下層板均各包括有外層和里層,所述下層板向上層板方向凹陷至下層板的里層與上層板的里層相互融合而形成預定數目的碰合支撐結構。
優選地,所述上層板和下層板均各包括有外層、中間層和里層,所述下層板向上層板方向凹陷至下層板的里層與上層板的里層相互融合而形成預定數目的碰合支撐結構以預設方式分布。
為了提高中空融合面板邊緣結構強度,所述上層板的外邊沿具有向下折彎的外折彎壁,所述下層板的外邊沿具有向下折彎的內折彎壁,所述外折彎壁底部的里層與內折彎壁底部的里層相互一體融合。
為了提高中空融合面板的結構強度,所述碰合支撐結構可以呈點狀結構或條狀結構。
進一步優選,所述碰合支撐結構內設有至少一根加強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晶磊,未經蔣晶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111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