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05930.2 | 申請日: | 2020-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70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石兵雨;韋忠富;魏立杰;李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普泰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4/66 | 分類號: | H01R4/6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創為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譚雪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寶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避雷器 維護 型雙棒式 接地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括插設在地表的上棒體,所述上棒體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下棒體和第二下棒體,所述第一下棒體和第二下棒體內均開設有多個膨脹腔和冷卻腔,兩個下棒體內的所述膨脹腔底部通過管道互相連通,兩個下棒體內的所述冷卻腔底部通過管道互相連通;所述第一下棒體和第二下棒體外壁均套設有一個螺旋狀且為金屬材質的刮環。優點在于:配重塊在沿螺旋升管上移運動過程中會受到明顯的離心力,在此離心力的作用下,對應的下棒體會產生一定的晃動,而刮環與上棒體固定連接,從而使得下棒體與刮環會產生明顯的相對位移,此時刮環便會將下棒體表面的氧化物刮去,完成避雷器接地系統的自維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設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
背景技術
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云層時,避雷器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于避雷器的頂端為尖狀,在靜電感應作用下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這樣,避雷器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當云層上電荷較多時,避雷器與云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成為導體。這樣,帶電云層與避雷器形成通路,而避雷器又是接地的,避雷器就可以把云層上的電荷導入大地,使其不對高層建筑構成危險,保證了它的安全。
現有技術中,避雷器通過一個直接插入地下的金屬接地棒實現接地,但由于地下環境復雜,土壤中可能存在各種對金屬產生腐蝕、氧化的物體,因此容易使得埋設在地下的接地棒表面發生氧化,此時接地電阻會明顯變大,導致接地棒上的電荷無法及時迅速的傳導至大地中,若不及時處理該問題,避雷器就無法良好的實現避雷效果。現有技術中的接地棒在氧化后,往往需要拔出來進行修復處理,或者直接采用新接地幫替換,維護成本較高。
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當接地器表面出現明顯氧化時能夠自維護的接地器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括插設在地表的上棒體,所述上棒體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下棒體和第二下棒體,所述第一下棒體和第二下棒體內均開設有多個膨脹腔和冷卻腔,兩個下棒體內的所述膨脹腔底部通過管道互相連通,兩個下棒體內的所述冷卻腔底部通過管道互相連通;
所述第一下棒體和第二下棒體外壁均套設有一個螺旋狀且為金屬材質的刮環,所述刮環靠近下棒體的一側為薄片狀結構,下棒體的內底部開設有一個中腔,所述中腔頂部連通開設有一個螺旋升管,所述螺旋升管內滑動連接有配重塊,所述螺旋升管的頂部連通有第一連通管,所述第一連通管連通另一個下棒體的冷卻腔,下棒體內的至少一個所述膨脹腔與中腔直接連通,下棒體內的至少一個所述冷卻腔與中腔連通。
在上述的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中,所述膨脹腔和冷卻腔均設置在下棒體靠近外壁的區域,所述膨脹腔、冷卻腔、螺旋升管、第一連通管、中腔內抽真空后灌入蒸發液。
在上述的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中,所述刮環通過硬質桿件與上棒體固定連接,下棒體內的冷卻腔與另一個下棒體內的中腔共同連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內設置有僅允許流體單向從冷卻腔流向中腔的單向閥。
在上述的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中,所述螺旋升管與第一連通管連通處的管徑小于第一連通管,所述螺旋升管在與第一連通管的連通處開設有多個遠小于配重塊的小孔,所述配重塊為外徑小于第一連通管內徑的圓柱形結構。
在上述的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中,所述螺旋升管底部的內徑小于配重塊的外徑,所述配重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一個上大小小的喇叭筒,所述螺旋升管的下部內壁固定連接有一個空心的環形囊,所述環形囊通過一個第二連通管與中腔連通。
在上述的避雷器的自維護型雙棒式接地系統中,所述配重塊使用永磁體制成,所述刮環使用金屬材質制成,所述刮環的上下端通過導線電連接。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普泰電氣有限公司,未經深圳普泰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059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