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洞排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00523.2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251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雄;劉柏汐;劉飛翔;尹來容;彭正中;童昌;楊文國;黃苛;湯宇;段鵬昌;王小鋒;艾亮;徐凱;黃玉鵬;盧城;吳琨;李孟陽;劉磊;李強;何林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五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沙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B01F33/82;B01F35/22;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惟盛赟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28 | 代理人: | 黃敏華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洞 排水 方法 | ||
一種隧洞排水方法,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集水方法、排水方法、清理方法、加藥控制方法;所述集水方法包括:隧洞內分段設有集水坑,各集水坑收集分段滲水,集中導引至集水倉,通過水泵將集水倉中的水抽排至洞口的處理池系統;所述排水方法包括:水從入口進入預沉池,進而通過一級溢流堰進入絮凝反應池,之后通過二級溢流堰進入沉淀池;最后利用沉淀池處的泵站抽排至洞外污水處理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隧洞工程排水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隧洞排水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隧洞施工工程部分位于流域水環境敏感區,線路跨度大,強巖溶化地層范圍廣,水環境交互影響深遠,其中存在的影響包括:隧洞排水對流域水環境的影響、隧洞建成后地表工程建設施工污水通過隧洞排水孔可能的滲漏影響、隧洞部分地段可能存在地下水鐵錳超標影響;此外,由于工程施工渣場、施工場地等區域水土保持要求高。工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要求高,也存在對隧洞施工工程的要求,因此隧洞施工中排水就變得尤為重要。
現有技術隧洞排水方案的不足如下:
1、現有技術加藥房對絮凝反應池通藥時,由于絮凝反應池范圍大,通藥時難以對整個反應池進行均勻覆蓋,從而難以起到均勻反應絮凝的效果。
2、現有技術加藥房對絮凝反應池通藥時,往往施加不止一種藥劑,藥劑充分混合后絮凝效果提升,然而現有技術往往是將兩種藥劑倒入一個反應罐里再混合,自動化程度差且流量控制繁瑣。
3、現有技術加藥房對絮凝反應池通藥時,往往采用普通球閥對通流量進行控制,然而球閥的開度控制并不精準且不能定量,原因如下:球閥的閥口開度變換不是一個線性的變化,隨著球閥轉動,開口面積變化并不是線性遞增/遞減的,而是曲線或階躍變化,因此雖然能控制開度大小和流量大小,并不能精量控制和定量控制。
4、現有技術的單向閥,存在回位彈簧,使得壓力不足以打開單向閥時關閉單向閥,然而這容易造成無法流出的液體殘留,嚴重的會造成一定水擊,而且液體殘留的話對于精量控制也是一種損害。
5、現有技術的匯流,往往呈拉鏈式匯流,造成一定水擊,影響設備壽命。
6、現有技術的旋流盤,匯流效果較弱,混合效果也相對比較弱。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同時解決上述多種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隧洞排水方法,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集水方法、排水方法、清理方法、加藥控制方法;所述集水方法包括:隧洞內分段設有集水坑,各集水坑收集分段滲水,集中導引至集水倉,通過水泵將集水倉中的水抽排至洞口的處理池系統;
所述處理池系統包括預沉池、絮凝反應池、沉淀池、加藥房、匯水溝、集水池以及污水處理流體控制設備,所述污水處理流體控制設備位于所述加藥房與所述絮凝反應池之間;所述預沉池上游設有所述匯水溝,所述沉淀池下游設有所述集水池,所述預沉池與所述沉淀池中設有連梁,所述預沉池、絮凝反應池、沉淀池邊緣設有爬梯;所述預沉池與絮凝反應池之間設有一級溢流堰,所述絮凝反應池與沉淀池之間設有二級溢流堰;
所述污水處理流體控制設備包括旋流盤、第一加藥管、第二加藥管、控制球閥、匯流錐管、攪拌桿、攪拌葉、漏斗、斜流通道、單向閥球、排流通道、封堵塊、入流管、讓位管頭、液位傳感器、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球閥包括閥體、球體、閥桿、密封閥座、閥頸,所述球體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 、第六區、第七區、第八區、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
其中所述第一加藥管和第二加藥管的一部分平行設置,所述第一加藥管和第二加藥管中都設有所述控制球閥,所述旋流盤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藥管與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連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側設有所述匯流錐管,所述匯流錐管與所述第二加藥管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五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沙理工大學,未經中鐵五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沙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0052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網絡流量負載均衡的控制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污水處理流體控制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