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Zigbee和NB-IoT融合組網的物聯網傳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9342.2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78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樂昱;湯文亮;袁柯;鄧學歡;馬浩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W4/70;H04W84/18 |
| 代理公司: | 南昌賢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嫻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zigbee nb iot 融合 組網 聯網 傳輸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Zigbee和NB?IoT融合組網的物聯網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準備至少一組Zigbee設備和NB?IoT硬件模塊;B、待加入物聯網絡的Zigbee設備內部發送beacon request請求并產生反饋信息;C、待加入物聯網絡的Zigbee設備內部獲取可行性列表,并根據RSSI(接收信號強度)的強弱進行初步組網;D、由Zigbee設備組成的局域網絡與NB?IoT硬件模塊無線連通,組成完整的物聯網傳輸系統。本發明通過在Zigbee設備中初步組成一個雙向全覆蓋的局域組網系統,然后與廣域的NB?IoT硬件模塊無線連接,不僅避免了單一地址信號弱導致無法組網的問題,而且每增加一個節點都是對該局域網絡范圍的一次擴充,還方便數據的遠程接收、轉換及輸出,從而提高了用戶對數據的接收和獲取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基于Zigbee和NB-IoT融合組網的物聯網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物聯網(IoT)是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系統,其內容包括局域網、廣域網等概念。例如,Zigbee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局域無線通信技術,而NB-IoT是一種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技術。
但在實際將Zigbee和NB-IoT融合組網過程中,常規的Zigbee網絡中僅設置單一的路由設備,在加入組網時需要人工指定、校驗相關設備,操作較為麻煩,且設備間信號強度不穩定,容易發生網絡中斷等狀況;另外,現有的NB-IoT模塊僅配備UART接口,用戶無法通過常規的USB接口快速將NB-IoT模塊與計算機等設備進行通信,不利于物聯網絡的快速組成。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基于Zigbee和NB-IoT融合組網的物聯網傳輸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Zigbee和NB-IoT融合組網的物聯網傳輸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Zigbee和NB-IoT融合組網的物聯網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準備至少一組Zigbee設備和NB-IoT硬件模塊;
B、待加入物聯網絡的Zigbee設備內部發送beacon request請求并產生反饋信息;
C、待加入物聯網絡的Zigbee設備內部獲取可行性列表,并根據RSSI(接收信號強度)的強弱進行初步組網;
D、由Zigbee設備組成的局域網絡與NB-IoT硬件模塊無線連通,組成完整的物聯網傳輸系統。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A中每組Zigbee設備包括一個Zigbee協調器、若干個Zigbee路由節點和Zigbee終端節點;每組NB-IoT硬件模塊包括NB-IoT主單元、USB-to-UART橋控制單元以及USB接口。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NB-IoT主單元包括NB-IoT功能子單元、USIM接口子單元、WIFI天線、電源轉化子單元以及電源維穩子單元,且USIM接口子單元、WIFI天線以及電源轉化子單元皆與NB-IoT功能子單元電性連接;所述USB-to-UART橋控制單元包括USB轉UART芯片,且USB轉UART芯片包括USB收發器、通用異步接收器/發射器,USB收發器與USB接口電性連接,通用異步接收器/發射器與NB-IoT功能子單元電性連接。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B中的詳細流程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交通大學,未經華東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93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