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良尼羅羅非魚繁殖效率的親本選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8986.X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86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強俊;何杰;徐跑;朱昊俊;陶易凡;包景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瞿曉晶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良 羅羅 繁殖 效率 親本 選育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良尼羅羅非魚繁殖效率的親本選育方法,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本發明通過從育苗至成魚,以及初次繁殖、第二次繁殖和第三次繁殖階段,通過對形態學測量進行篩選,從而篩選得到高繁殖效率的尼羅羅非魚親本。本發明所述親本選育方法能顯著改良雌性尼羅羅非魚的繁殖效率,改良速度快,在育種選擇過程中不對親本進行解剖,可保留所有選擇的優良個體,此外也不用對苗、卵進行計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良尼羅羅非魚繁殖效率的親本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尼羅羅非魚是國內乃至全世界養殖的主要品種,在羅非魚的遺傳育種中,生長性狀始終作為羅非魚的主要經濟性狀加以改良。目前,尼羅羅非魚的生長性狀得到了顯著改良,生長速度雖然提高了,但在實際繁殖過程中,繁殖率顯著下降了。在尼羅羅非魚的改良后的品系繁殖過程中,約有三分之一的雌性親本個體不能夠繁殖產卵或產卵量只有正常個體的百分之十左右,大大降低了繁殖效率。由于羅非魚是一年多次繁殖的魚類,繁殖過程和操作比較煩瑣而且要求精細,大量無效雌魚的存在無疑增加了勞動量,占用大量的池塘面積和增加無效的飼料投喂,增加了成本,減少了生產效率和效益。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尼羅羅非魚繁殖效率的親本選育方法,能顯著提高尼羅羅非魚雌性親本的個體繁殖成功率和懷卵量,從而改良尼羅羅非魚的繁殖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良尼羅羅非魚繁殖效率的親本選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尼羅羅非魚從魚苗生長至成魚階段,每隔20d進行一次形態學測量,所述形態學測量包括體重、體寬、腹部體寬、體長、體高、頭長和尾柄長;
(2)至繁殖季節后,雌魚和雄魚分離培養,對雌魚進行所述形態學測量,篩選腹部體寬顯著增大和體長生長不顯著的雌魚進行初次繁殖;
(3)按照雌雄比例1:1的數量比進行初次繁殖,在繁殖季節內每15d進行一次所述形態學測量,保留體重減輕的個體;
(4)所述初次繁殖結束后,每隔15d進行一次所述形態學測量,在第二次測量后保留體重、體長和腹部體寬均有恢復生長的個體,進行越冬保種;
(5)對經過越冬保種的親本進行一次所述形態學測量后進行20d的強化培育,再進行一次所述形態學測量后準備第二次繁殖;
(6)按照雌雄比例1:3的數量比進行第二次繁殖,在繁殖季節內每15d進行一次所述形態學測量,保留體重減輕的個體;
(7)經過第二次繁殖后,每隔15d進行一次所述形態學測量,在第二次測量后保留體重、體長和腹部體寬均有恢復生長的個體,進行越冬保種;
(8)重復步驟(5)~(7)進行第三次繁殖,篩選得到改良尼羅羅非魚繁殖效率的親本。
優選的,步驟(1)中當所述魚苗長到8~12g時進行電子標記,從植入電子標簽開始,每隔20d進行一次所述形態學測量。
優選的,步驟(2)中當雄魚出現婚姻色時,捕魚并辨別雌雄,將雌魚和雄魚分離培養。
優選的,步驟(3)中還包括淘汰輕壓雌魚腹部有卵溶化液流出的雌魚。
優選的,步驟(5)所述強化培育,包括:池水水體透明度32~38cm,溶解氧含量大于8mg/L,水溫22~28℃。
優選的,所述強化培育時,每天投喂4次飼料,投喂量為體重的2.5%~4%,每次投喂總投喂量的20%~30%,飼料中蛋白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2~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898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