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8532.2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56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鄒華東;李祖明;劉京苑;袁正輝;劉折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M1/27 | 分類號: | G06M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勁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 地址: | 511510 廣東省清遠***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傳感器 校正 式鋼球 精確 計數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涉及鋼球精確計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包括水平線和副傳感器,所述水平線的上方安裝有PVC管,且PVC管的一側安裝有鋼球,所述副傳感器位于PVC管的上方,所述副傳感器通過導線與計數裝置之間為電性連接,且計數裝置通過導線與主傳感器之間為電性連接。該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設置的管道安裝角度發生變化時,可以利用自動參數校正的功能獲得標準校正時間,無需人工操作;克服了多個鋼球同時倒入管道時由于重疊造成的誤計數問題;方法所需的硬件設備價格低廉,以及該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解決了誤計數問題,實現鋼球精確計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球精確計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
背景技術
鋼球在滾珠軸承、滾動直線導軌等工業基礎元件上使用較多,目前國內外生產制造時對于鋼球的計數方法,有稱重計數法,霍爾元件檢測法、光電測量法、圖像測量法等,這些計數方法,都有一定的優點和局限性。由于電感式傳感器能夠準確檢測到鋼鐵類物體,所以本發明采用電感式傳感器作為檢測傳感器,通常情況下的計數一般是鋼球經過傳感器時,由傳感器檢測到后輸出信號,計數采集裝置通過信號電平的變換進行計數并輸出。在實際的物料運送的過程中,由于傳送效率的需要,鋼球并非一顆顆分時輸送。通常情況下,鋼球都是批量直接傾倒入管道,由于鋼球對鋼球的碰撞,鋼球對管道內壁的碰撞等原因,會導致有的鋼球緊挨在一起,該情況下傳感器由于一直檢測到有鋼球,信號并不會跳變。所以計數檢測裝置通過檢測跳變計數會把緊壓在一起的兩個或者多個鋼球只計為一個,造成計數與實際不符。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發明了一種一種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來解決誤計數問題,實現鋼球精確計數。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在實際的物料運送的過程中,由于傳送效率的需要,鋼球并非一顆顆分時輸送。通常情況下,鋼球都是批量直接傾倒入管道,由于鋼球對鋼球的碰撞,鋼球對管道內壁的碰撞等原因,會導致有的鋼球緊挨在一起,該情況下傳感器由于一直檢測到有鋼球,信號并不會跳變。所以計數檢測裝置通過檢測跳變計數會把緊壓在一起的兩個或者多個鋼球只計為一個,造成計數與實際不符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包括水平線和副傳感器,所述水平線的上方安裝有PVC管,且PVC管的一側安裝有鋼球,所述副傳感器位于PVC管的上方,所述副傳感器通過導線與計數裝置之間為電性連接,且計數裝置通過導線與主傳感器之間為電性連接。
可選的,所述雙傳感器自校正式鋼球精確計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采集不同角度下的單個鋼球通過單傳感器的時間;
經過觀察發現其通過時間與管道安裝角度呈二次曲線關系,通過二次曲線擬合的方法,可以獲得單傳感器檢測的時間與角度函數關系式。
S2:傳感器自校正參數的獲取;
在計數開始時,采集鋼球第一次通過雙傳感器的時間,由于該時間是唯一且確定的,在獲取后代入函數中計算出安裝角度,然后再將計算出的代入函數式中計算出標準的單個鋼球通過傳感器的時間,該時間用于鋼球通過主傳感器的低電平時間進行校正;
第三步為自動運行,可以每次開機進行計數時自動進行時間參數校正,耗時很少,也可以將參數存儲起來直接調用。
S3:由公式t=f(θ)獲取鋼球通過單傳感器的標準時間;
S4:標準時間用于采集到的單傳感器信號進行校正。
可選的,所述步驟(2)中雙傳感器自校正參數獲取的步驟包括:
S5:鋼球第一次通過雙傳感器時間數據采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853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