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胸帶式18導心電圖導聯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7460.X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35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夏淑東;賈施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浙江省義烏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醫共體) |
| 主分類號: | A61B5/0402 | 分類號: | A61B5/0402;A61B5/04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黃美娟 |
| 地址: | 322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胸帶式 18 心電圖 聯系 | ||
胸帶式18導心電圖導聯系統,包括一個胸帶式導聯、兩個手環式上肢導聯、以及一個夾持式下肢導聯,所述胸帶式導聯包括胸帶本體和安裝在胸帶本體上的12個金屬干電極,12個金屬干電極的位置分別對應V3R?V5R、V1?V6、V7?V9十二個胸導聯的位置;胸帶本體上設有用于安裝金屬干電極的通孔,金屬干電極安裝在胸帶本體的內表面,金屬干電極的螺桿端穿過胸帶本體上的通孔、并用螺母固定;手環式上肢導聯包括一個半圓環形銅管和一個半圓環形硅膠管,半圓環形銅管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上肢導聯導線,上肢導聯導線穿過半圓環形硅膠管從通孔引出。本發明實現了18導聯一體化,使用方便,不受體位限制,適用性廣,消毒便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胸帶式18導心電圖導聯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心電圖機一般為12導,其導聯系統由6個胸前導聯和4個肢體導聯組成。傳統心電圖機有很多弊端:(1)導聯線過多,使用時易纏繞,理不清,給操作帶來很多不便。線路纏繞會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緊急情況下還會延誤搶救時間。(2)胸前導聯6個皮塞電極需逐個安放,耗時長,易混淆,且皮塞吸附皮膚不牢固,易脫落。(3)臨床上有時候需要做18導心電圖,尤其是急性心梗病人應常規做18導聯心電圖以明確是否同時合并右室心梗和后壁心梗。18導是傳統12導+3個右胸導聯+3個后壁導聯,傳統心電圖機做18導心電圖必須先做完常規12導,然后再將V4,V5,V6電極移動到右胸導聯的位置完成右胸導聯心電圖(V3R,V4R,V5R),然后再讓患者右側臥位將V4,V5,V6電極移動到后壁導聯的位置完成后壁導聯心電圖(V7,V8,V9)。該過程操作繁瑣,耗時長,對急性心梗的搶救極其不利。做后壁導聯還必須讓患者翻身配合,該過程中更容易導致皮塞脫落以及增加心電圖干擾,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還無法翻身配合。
截止目前也出現過一些改良設計的導聯系統,如CN 110464336A設計了一種自粘性的胸帶導聯,CN 209932731U設計了一種胸導聯的固定裝置等,但這些設計都未能實現18導聯一體化,且使用方法不夠便利,因此目前在臨床上均未得到實際應用。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適用性廣的胸帶式18導心電圖導聯系統。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胸帶式18導心電圖導聯系統,包括一個胸帶式導聯、兩個手環式上肢導聯、以及一個夾持式下肢導聯,所述胸帶式導聯包括具有彈性的胸帶本體和安裝在胸帶本體上的12個金屬干電極,12個金屬干電極的位置分別對應V3R-V5R、V1-V6、V7-V9十二個胸導聯的位置;胸帶本體上設有用于安裝金屬干電極的通孔,金屬干電極安裝在胸帶本體的內表面,金屬干電極的螺桿端穿過胸帶本體上的通孔、并用螺母固定;
胸帶本體包括基底層,基底層的外部包覆有彈力纖維層,基底層與彈力纖維層之間設有支撐條,12個支撐條的位置與12個金屬干電極的位置一一對應;
每一個金屬干電極均連接有一根導線,導線布設于基底層和支撐條之間,12根導線自胸帶本體的左端引出,導線露出胸帶本體的部分并列排列形成排線,其中V1-V6對應的金屬干電極的導線連接到第一導線集束接口,V3R-V5R和V7-V9對應的金屬干電極的導線連接到第二導線集束接口;第一導線集束接口或第二導線集束接口與心電圖機電連接;
胸帶本體的左右兩端通過粘合扣連接在一起,粘合扣包括勾面和配合粘合的毛面,勾面和毛面分別設置于胸帶本體的左右兩端;
所述手環式上肢導聯包括一個半圓環形銅管和一個半圓環形硅膠管,半圓環形銅管的兩端分別插接于半圓環形硅膠管的兩端內部;半圓環形硅膠管的中部設有通孔,半圓環形銅管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上肢導聯導線,上肢導聯導線穿過半圓環形硅膠管從通孔引出并與心電圖機電連接;
所述夾持式下肢導聯包括電極夾,電極夾通過下肢導聯導線與心電圖機電連接。
進一步,所述基底層采用軟質醫用硅膠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浙江省義烏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醫共體),未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浙江省義烏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醫共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746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