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旋翼無人機避障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7379.1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001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云平;徐澤;唐夢奇;蔣長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D1/10 | 分類號: | G05D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 地址: | 21004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機 控制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基于ToF和視覺傳感器的旋翼無人機避障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無人機避障控制系統包含5個避障子模塊和1個控制模塊,其中,所述避障子模塊包含第一ToF深度傳感器(2)、第一視覺傳感器(1)、第二視覺傳感器(3)、數據接口(5)、第一固定接口(6)和第二固定接口(7)和避障子模塊外殼(4)組成;
其中,第一視覺傳感器(1)和第二視覺傳感器(3)均用于采集圖像信息,對障礙物進行標記并計算障礙物相對避障子模塊的XY位置信息;
第一ToF深度傳感器(2),用于對障礙物進行檢測,測得障礙物相對避障子模塊的深度距離信息;
數據接口(5),用于將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發送至控制模塊;
5個避障子模塊包含安裝在無人機機頭反向位置的避障子模塊N(22)、無人機機頭左側的避障子模塊E(23)、無人機機頭位置的避障子模塊S(24)、無人機機頭右側位置的避障子模塊W(25)和無人機頂部位置的避障子模塊A(26);
所述控制模塊包含第二ToF深度傳感器(8)、第三視覺傳感器(9)和第四視覺傳感器(10)、光流模塊(11)、姿態傳感器(12)、氣壓傳感器(13)、控制器(14)、差分定位模塊(15)、數據接口N(17)、數據接口E(18)、數據接口S(19)、數據接口W(20)、數據接口A(21)、控制模塊外殼(16);
其中,氣壓傳感器(13)和第二ToF深度傳感器(8)融合進行高精度定高,其中第二ToF深度傳感器(8)測得的深度信息主要用在低空中,而氣壓傳感器(13)測得的氣壓數據主要用于高空中;
光流模塊(11)和差分定位模塊(15)結合進行定位,其中,光流模塊(11)用在差分定位模塊(15)定位精度較差或者無定位信息時輔助定位;所述控制方法具體包含如下步驟;
步驟1,初始化無人機;
步驟2,獲取本機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利用傳感器感知周圍障礙物的位置;
步驟3,利用障礙物的位置信息估算障礙物的速度矢量;
步驟4,利用本機的位置和障礙物的位置估計位置差;
步驟5,判斷無人機是否處于障礙物的勢場內,如果處于勢場內,則執行步驟6,否則執行步驟2;
步驟6,計算勢場力和輔助牽引力;
步驟7,利用勢場力和輔助牽引力計算無人機期望的避障姿態信息;
在步驟2中:
定義v(t)以及pu(t)=[xu,yu,zu]T表示旋翼無人機在t時刻的速度以及位置,定義表示障礙物i在t時刻的位置,其中,旋翼無人機的位置信息中的平面位置[xu,yu]T由光流模塊(11)和差分定位模塊(15)采集得,而高度位置[zu]T由氣壓傳感器(13)和第二ToF深度傳感器(8)采集得到;
在步驟3中:
定義障礙物i在t時刻的速度為表示上一時刻,ti表示當前時刻,表示系統第一次檢測到障礙物的時刻,且當系統第一次檢測到障礙物i時,計且則障礙物速度的值和角度分別估算為:
在步驟4中:
定義無人機與障礙物i的位置差為dxy(i,t)和dz(i,t),位置差估算為:
其中,sgn為符號函數;
在步驟5中:
定義和為障礙物勢場范圍,和為障礙物基本勢場范圍,和為勢場調節參數;定義θ1為障礙物i速度方向與旋翼無人機和障礙物i連線之間的角度,θ2表示障礙物i和旋翼無人機速度方向之間的角度,表示輔助牽引勢場角度;
障礙物勢場范圍函數和為:
其中,為x-y平面上的勢場范圍函數,為y-z平面上的勢場范圍函數;該勢場范圍函數與障礙物速度有關,隨著障礙物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且其與障礙物的速度正相關;
障礙物勢場Uxy(i)和Uz(i)為:
其中,a1、a2、b1和b2為勢場調節參數,Uxy(i)為旋翼無人機與障礙物在x-y平面上的勢場,而Uz(i)為旋翼無人機與障礙物在y-z平面上的勢場;
為了快速離開障礙物,設計輔助牽引勢場Ua(i),輔助牽引勢場為:
通過將步驟4估算的位置差dxy(i,t)和dz(i,t)與障礙物勢場范圍函數和對比,若則處于Uxy(i)和Ua(i)勢場內;若則處于Uz(i)勢場內,計算障礙物勢場;
在步驟6中:
定義表示x-y平面勢場角度,表示y-z平面勢場角度,表示輔助牽引勢場角度;
對步驟5中所述的障礙物勢場Uxy(i)和Uz(i)沿負梯度方向求導可得勢場力fxy(i)、fz(i)和fa(i):
對上述勢場力fxy(i)和fa(i)分別設計角度為:
在步驟6中:
利用步驟6中求得的勢場力和勢場力的角度計算期望避障姿態如下:
以及均大于零,選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ToF和視覺傳感器的旋翼無人機避障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障礙物勢場Uxy(i)和Uz(i)中的勢場調節參數分別選取為a1>0、a2>0、b1>0和b2>0,選取a1=1、a2=0.8、b1=5和b2=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未經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737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吸收塔及煙氣脫硫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基于阻抗的矢量網絡分析儀的校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