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膠囊網絡的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方法與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6830.8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817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芮;楊東升;周博文;張化光;金碩巍;閆士杰;羅艷紅;劉鑫蕊;楊波;孫振奧;梁雪;劉振偉;王智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N3/04;G06N3/08;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 地址: | 110819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膠囊 網絡 侵入 負荷 監測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基于膠囊網絡的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采集房屋總線的電壓和電流數據,并構造成電壓序列Vseq={v1,v2,v3,…,vL}和電流序列Iseq={i1,i2,i3,…,iL},其中L是序列的長度;
步驟2:對電壓、電流序列中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去除明顯的異常值、缺失數據的填補及降噪;
步驟3:進行事件檢測,提取單個設備在負荷投切時的電壓、電流數據;
步驟4:將步驟3提取的數據構成電壓、電流軌跡圖像,并對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
步驟5:利用二值化處理后的電壓、電流軌跡圖像訓練膠囊網絡負荷辨識模型;
步驟6:測試膠囊網絡負荷辨識模型,根據測試結果調整神經網絡參數,直至模型最優,并保存最優負荷辨識模型;
步驟7:利用保存的最優負荷辨識模型對總線數據進行實時辨識,并根據辨識結果對膠囊網絡負荷辨識模型進行修正;
步驟8:辨識各個設備的投切情況,實現非侵入式負荷監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膠囊網絡的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缺失數據的填補采用Hermite插值法,所述降噪采用中值濾波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膠囊網絡的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過程如下:
步驟3.1:對電流序列進行事件檢測,用快速傅里葉變換計算電流相位角,計算相鄰兩個周期同相位角時刻電流差值的絕對值,如果這個絕對值連續幾個周期大于設定好的閾值,則判定發生了負荷投切事件;
步驟3.2:將發生負荷投切事件的時間段截取出來,形成電流事件片段序列Ievent;
步驟3.3:在電壓序列中,搜索相同負荷投切事件時間段,截取得到電壓事件片段序列Vevent。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膠囊網絡的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的過程如下:
步驟4.1:對獲得的單個設備在負荷投切時的電壓事件片段序列Vevent、電流事件片段序列Ievent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步驟4.2:將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構成連續的電壓、電流軌跡圖像;
步驟4.3:對電壓、電流軌跡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將電壓、電流軌跡映射到像素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膠囊網絡的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3的過程如下:
步驟4.3.1:將電壓、電流軌跡圖像分為32×32個像素格,每個圖像像素格分配一個二進制數;
步驟4.3.2:如果電壓、電流軌跡經過某個像素格,則該像素格將被該電壓、電流軌跡所占據,并在該像素格中分配1,否則分配為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膠囊網絡的非侵入式負荷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的過程如下:
步驟5.1:構造膠囊網絡結構,共包含七層,第一層卷積層,卷積核長度為9,步長為1,激活函數為ReLU;第二層卷積層,卷積核長度為3,步長為1,激活函數為ReLU;第三層初始膠囊層,接受卷積層檢測到的基本特征,生成特征的組合;第四層設備膠囊層,每個膠囊和一種設備對應;設備膠囊的輸出送到由3個完全連接層組成的解碼器,解碼器強制膠囊學習對重構輸入圖像有用的特征,重構輸入圖像,損失函數為重構圖像與輸入圖像之間的歐氏距離,使用Tensorflow編碼,采用Adam算法;
步驟5.2:使用膠囊網絡訓練負荷辨識模型,為了得到最好的負荷辨識模型,從單個設備運行曲線中提取二值化電壓電流圖像,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對象,并輸出設備分類的預測概率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683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