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6081.9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965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徐金海;馬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靖海泵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35/04 | 分類號: | F04B35/04;F04B39/00;F04B39/10;F04B39/12;F04B39/16;F04B4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馮起芹 |
| 地址: | 325100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氣泵 積水 閥門 | ||
1.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包括氣泵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泵本體(1)的底部內壁對應設置有滑道(11),所述滑道(11)的內部滑動連接有浮動體(12),所述浮動體(12)的底部連接有彈性牽拉繩(14),所述彈性牽拉繩(14)的底部與氣泵本體(1)相連接,兩個所述滑道(11)之間設置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的一端貫通連接有排氣閥門裝置(2);
所述排氣閥門裝置(2)包括進水管(22),所述進水管(22)的一端連接有殼體(21),所述殼體(21)的內部設置有流體泵(28),所述流體泵(28)的一端貫通連接有補氣管(23);
所述排氣閥門裝置(2)還包括第一電磁換向閥(26)和第二電磁換向閥(27),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26)的第一端與進水管(22)相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26)的第二端與補氣管(23)相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26)的第三端與流體泵(28)的出口相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26)的第四端與流體泵(28)的入口相連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27)的第一端連接有清洗管(24),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27)第二端連接有真空油補充管(25),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27)的第三端與流體泵(28)的入口相連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27)的第四端與流體泵(28)的出口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體泵(28)與第一電磁換向閥(26)和第二電磁換向閥(27)之間均設置有單向閥(2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油補充管(25)的一端連接有真空補油箱,所述真空補油箱的出游口貫通連接有補油軟管,所述補油軟管的一側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活動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外部均勻設置有若干個擠壓輥,所述擠壓輥與補油軟管相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管(24)的一端連接有攪拌桶,所述攪拌桶的內部設置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為中空的螺旋狀,所述攪拌桿的頂端通過軸承連接有殼體,所述殼體的一側貫通連接有補料管,所述補料管的內部填充有清洗劑粉末,所述補料管的一端與流體泵(28)的出口端貫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管(24)、真空油補充管(25)、補氣管(23)和進水管(22)的管口均設置有防脹裂組件(3),所述防脹裂組件(3)包括焊接固定在管口的套管(31),所述套管(31)的內部設置有輸氣墊體(32),所述套管(31)的一端均勻設置有擋流板(33),所述擋流板(33)之間開設有空隙(33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氣墊體(32)的內部開設有前寬后窄的輸氣流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自動排氣泵積水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1)的另一端設置有流量調節組件(34),所述流量調節組件(34)包括調節板(342),所述套管(31)的外壁均勻開設有滑槽,所述調節板(342)的一側通過焊接固定有滑塊(341),所述調節板(342)的一側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轉軸(343),所述轉軸(343)的外纏繞有第一連接帶(345)和第二連接帶(347),所述第一連接帶(345)的一側安裝有第一電磁鐵(344),所述第二連接帶(347)的一側安裝有第二電磁鐵(346),所述第一電磁鐵(344)與第二電磁鐵(346)為配合結構,所述調節板(342)的一側設置有氣壓傳感器,所述氣壓傳感器與第一電磁鐵(344)和第二電磁鐵(346)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靖海泵閥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靖海泵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6081.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