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互聯網金融服務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可讀存儲介質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5184.3 | 申請日: | 2020-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76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凱;陳捷;譚旻;韓希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8 | 分類號: | H04L12/58;H04L29/08;G06F9/451;G06Q40/02;H04L29/06;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 11354 | 代理人: | 張峰 |
| 地址: | 10001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互聯網 金融 服務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可讀 存儲 介質 系統 | ||
本申請涉及互聯網金融服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互聯網金融服務方法,裝置和系統。所述方法應用于智能終端,所述智能終端包括具有企業通訊接口的通訊應用,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通訊應用中創建金融企業賬戶;所述通訊應用在金融企業賬戶接口下接收用戶訪問請求并與所述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建立鏈接;其中所述訪問請求用于請求建立通訊應用與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的鏈接;所述通訊應用接收用戶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的操作請求和操作結果;其中所述用戶為金融企業內部員工。本發明技術方案提高了金融企業用戶利用智能終端通訊應用開展業務的順暢性,提高了金融企業用戶開展金融服務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互聯網金融服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互聯網金融服務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可讀存儲介質和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具有多種具有通訊功能的通訊應用同時向自然人用戶和法人用戶提供通訊交流平臺,為包括企業等法人結構與自然人客戶之間的溝通聯系提供了全新的平臺,例如目前主流的智能通訊應用——微信APP就設置有面向企業微信的接口,企業微信平臺既獨立于個人微信卻又與個人微信緊密相關的新興平臺,該平臺為企業與自然人等客戶接觸、服務客戶提供了全新的渠道。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具有利用企業微信平臺的場景和方案,但相對成熟的方案仍然比較匱乏,尤其是金融服務領域、銀行等相關金融企業通過企業微信渠道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實施精準營銷精準服務客戶的成熟方案則幾乎空白。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決上述的技術缺陷之一。本申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互聯網金融服務方法,應用于智能終端,所述智能終端包括具有企業通訊接口的通訊應用,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通訊應用中創建金融企業賬戶;
所述通訊應用在金融企業賬戶接口下接收用戶訪問請求并與所述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建立鏈接;其中所述訪問請求用于請求建立通訊應用與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的鏈接;
所述通訊應用接收用戶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的操作請求和操作結果;
其中所述用戶為金融企業內部員工。
可選地,所述通訊應用在金融企業賬戶接口下接收用戶訪問請求并與所述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建立鏈接包括:
在通訊應用金融企業賬戶接口下配置用戶入口和入口鏈接;
所述用戶入口和入口鏈接接收用戶訪問請求并將所述訪問請求發送至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其中所述訪問請求中包含用戶身份信息;
在所述訪問請求通過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認證后,所述通訊應用與所述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建立鏈接。
可選地,所述用戶入口和入口鏈接接收用戶訪問請求并將所述訪問請求發送至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用戶入口和入口鏈接接收用戶訪問請求,并根據所述入口鏈接跳轉至Web中轉頁面;
所述Web中轉頁面獲取用戶訪問請求并將所述訪問請求發送至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接收的操作結果,所述通訊應用接收用戶指令創建通訊入口;其中所述通訊入口可生成通訊界面,所述通訊界面用于用戶與客戶進行對話;
所述通訊界面具有定制化的消息推送接口。
可選地,所述訪問請求通過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認證包括:
所述訪問請求包括用戶身份信息;
其中所述身份信息至少包括用戶在金融企業內部平臺認證的工號和密碼;
所述用戶身份信息通過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的安全驗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51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