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因在提高植物耐鹽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3832.1 | 申請日: | 2020-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632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寶力格;劉敏軒;陸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K14/415 | 分類號: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C12Q1/6895;G01N33/68;A01H5/00;A01H6/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預立生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孟祥斌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因 提高 植物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基因在提高植物耐鹽中的應用,具體的公開了LOC110433180和LOC8070651在耐鹽高粱中高表達,且在鹽脅迫試驗中,LOC110433180和LOC8070651對鹽脅迫產生響應,呈現與耐鹽株相同的表達趨勢。可以將LOC110433180和LOC8070651應用于植物耐鹽的改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涉及基因在提高植物耐鹽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鹽害是當前農業生產上重要的逆境危害之一,嚴重制約了糧食生產和農業持續發展。目前全球范圍內約有10億hm2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鹽漬化(Zhu J K.Plant salttolerance.2001.Trends in Plant Science,6(2):66-71.),主要分布于土壤蒸發量大,降水量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和濱海地區。中國的鹽漬土面積大,類型多樣,分布廣泛。據最新研究報道,現在鹽漬化土壤面積約為3693.3萬hm2,殘余鹽漬化土壤面積約為4486.7萬hm2,潛在鹽漬化土壤面積為1733.3萬hm2,各類鹽堿地面積總計達到9913.3萬hm2(李彬,王志春,孫志高,陳淵,楊福.2005.中國鹽堿地資源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3(2):154-158.)。由于灌溉擴展、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與管理以及氣候變化等原因,還在以每年上百萬公頃的速度增加。世界上大約有半數的灌溉土地受鹽漬化的影響(Rhoades J D,Loveday J.1990.Salinity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In Ameerican society ofcivil engineers,irrigation of agricultural crops,1089-1142.)。土壤鹽漬化已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與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糧食等問題都密切相關。
植物與土壤鹽漬化問題關系極為密切。植物參與了特定類型的鹽漬化發生與演變過程,同時,鹽漬化造成了植物生境條件的變化,嚴重影響了植物的生長過程和干物質積累。另一方面,世界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糧食問題壓力,要求人們充分挖掘鹽漬化耕地的生產潛力和開發利用不同類型的鹽漬土資源,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鹽漬土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產力。在鹽漬土的開發利用與管理過程中,植物的作用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由于鹽漬化是世界范圍內植物的主要非生物脅迫形式,這使得人們致力于研究植物耐鹽性以改進作物品性。植物的耐鹽特性與耐鹽和鹽生植物的開發利用、耐鹽作物品種的培育和提高作物抗鹽能力等已成為在鹽漬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改良中迫切需要加以解決的重大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增強植物耐鹽脅迫能力的基因及其應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高粱耐鹽相關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所述基因選自:LOC110433180和/或LOC8070651。
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LOC110433180和/或LOC8070651在篩選耐鹽高粱中的應用。
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LOC110433180和/或LOC8070651在高粱育種中的應用。
在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鑒定高粱耐鹽性的方法,通過檢測樣品中LOC110433180和/或LOC8070651的表達水平來預測高粱的耐鹽性。
在一個優選例中,通過核酸測序、核酸雜交、核酸擴增技術、蛋白免疫技術檢測樣品中LOC110433180和/或LOC8070651的表達水平。
更為優選的,通過核酸擴增技術檢測樣品中LOC110433180和/或LOC8070651的表達水平。
更為優選的,LOC110433180和LOC8070651在耐鹽高粱中表達上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38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