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及運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3414.2 | 申請日: | 2020-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581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偉;劉金奇;李增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山東省腫瘤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13 | 分類號: | A61B50/13;A61B50/18;A61B50/30;A61B50/31;A61L2/08;A61L2/10;G05D1/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趙敏玲 |
| 地址: | 250117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內窺鏡 轉移 運輸車 運輸 方法 | ||
一種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及運輸方法,屬于醫療器械領域能夠自動地在內窺鏡科的內鏡洗消室和診室間運送內窺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減少因為運輸內窺鏡而使用的醫用手套、防護服和一次性塑料隔離袋的使用量,包括運輸車主體,運輸車主體設有用于存放內窺鏡的柜體;柜體安裝新風系統和噴頭,噴頭連通盛裝有消毒液的容器,新風系統的風道還設有能夠輻照消毒的輻射源;運輸車主體底端設有滾輪,滾輪與處理器通信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及運輸方法。
背景技術
這里的陳述僅提供與本發明相關的背景技術,而不必然地構成現有技術。
內鏡治療的成功與否,除了需要內鏡醫生良好的專業技術水平外,還需要一條消毒合格的內窺鏡。隨著內鏡診療微創技術的普遍發展,內鏡診療量每年增加,對內鏡室醫護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內窺鏡的清洗消毒、轉運、使用、存放等環節要求也甚為嚴格,成為國家醫療感染防控的重要方面。
目前,國內對軟式內窺鏡使用中的運輸環節,仍然依賴于人工運輸,根據最新的2016版《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要求,現在臨床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內窺鏡轉運車,需要人工轉運。
發明人認為,目前的內窺鏡轉運方法,存在多種弊端。①容器無法密封,內窺鏡在人工轉運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及交叉感染;②人工轉運車需將清潔的內窺鏡與使用后污染的內窺鏡單獨分開獨立轉運,這使得工作人員在轉運中浪費了大量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③工作人員在使用轉運車轉運過程中頻繁的更換手套、隔離衣等醫用耗材,增加了檢查成本,需要人工完成,浪費人力。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及運輸方法,能夠自動地在內窺鏡科的內鏡洗消室和診室間運送內窺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減少因為運輸內窺鏡而使用的醫用手套、防護服和一次性塑料隔離袋的使用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第一方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包括運輸車主體,運輸車主體設有用于存放內窺鏡的柜體;柜體安裝新風系統和噴頭,噴頭連通盛裝有消毒液的容器,新風系統的風道還設有能夠輻照消毒的輻射源;運輸車主體底端設有滾輪,滾輪與處理器通信連接。
第二方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提供了一種的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方法,使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種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設定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需要前往的診室號,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行駛到診室后,接收返回指令,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空載循跡返回。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中,不僅使用了可以開合的柜體進行密封,還使用了盒體來容置內窺鏡,從而降低了內窺鏡在人工轉運過程中二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的風險。
2)本發明中,規劃了的轉運車的轉運路線,未使用過的內窺鏡和使用過的內窺鏡路線分離,提高了內窺鏡的運輸工作效率。
3)本發明中,轉運車可以自動運行,減少人工操作,有利于工作人員減少更換手套、隔離衣等醫用耗材,從而進一步降低檢查成本。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
圖1為本發明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的底部視圖,
圖3為本發明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自動內窺鏡轉移運輸車拆去柜門后的截面圖暨內部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山東省腫瘤醫院),未經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山東省腫瘤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34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