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集成化粉體附載強化生化水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3289.5 | 申請日: | 2020-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50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柴曉利;戴曉虎;陸斌;武博然;周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余瑩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成化 附載 強化 生化 水處理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集成化粉體附載強化生化水處理裝置,所述裝置為圓柱狀,包括中心圓柱狀好氧區、環繞好氧區的缺氧/沉淀區,缺氧/沉淀區包括缺氧區、位于缺氧區上部的沉淀區,通過滑泥板和分區隔板形成的通道將沉淀區內的污泥循環至好氧區下部,通過回流系統將好氧區下部的污泥循環至缺氧區內,污泥在好氧區內完成硝化與反硝化同步反應。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集成化粉體附載強化生化水處理裝置通過粉末載體與生物填料相結合,通過生物膜法與活性污泥法相融合,克服了傳統生化技術污泥濃度低,生化效果差,占地面積大,單體構筑物多的缺點。各個反應單元在空間上的緊密結合,池體合建,水頭損失小,具有污泥濃度高,處理效果好,裝置體積小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生化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成化粉體附載強化生化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污水生化處理污泥濃度較低,容積負荷有限,導致污水處理能力有限,造成裝置(設備)對污水的處理效率低下,無法應對較大的負荷沖擊,且占地面積大,無法滿足污染物高效生化處理的需求。目前,我國由于“水十條”的頒發,正在加強水污染防治力度,點源污染控制仍是當前所需面臨的主要問題。當前,針對點源污染處理的技術和裝置較多,采用技術方法也多種多樣。但都有各自的缺點,化學處理無法對污水進行有效脫氮,而傳統的生物處理裝置處理效率低下,集成度低,占地面積大。因此,針對所面臨的問題,開發集成、高效的一體化處理裝置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具有缺氧區、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帶有粉末載體的生物膜的好氧區和沉淀區,污泥于缺氧區、好氧區和沉淀區內部循環的,通過粉體附載強化的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融合,生化處理效果好,占地面積小的一種集成化粉體附載強化生化水處理裝置。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集成化粉體附載強化生化水處理裝置,所述裝置為圓柱狀,包括中心圓柱狀好氧區、環繞所述好氧區的缺氧/沉淀區,所述缺氧/沉淀區包括帶有進水口的缺氧區、位于所述缺氧區上部的沉淀區,所述裝置還包括連通所述缺氧區和所述好氧區的底部過流孔、將所述好氧區內的硝化液回流至所述缺氧區內的回流系統;所述好氧區與所述缺氧/沉淀區通過分區上隔筒、向所述裝置中軸線外側傾斜的滑泥板、向所述裝置中軸線內側傾斜的分區隔板和分區下隔筒分隔,所述滑泥板位于所述分區隔板上部;
所述分區上隔筒側壁與所述滑泥板相連,外側形成所述沉淀區,內側形成所述好氧區的上部;所述分區隔板與所述分區下隔筒和裝置外殼相連,外側形成缺氧區,內側形成所述好氧區的下部;所述滑泥板與所述分區隔板相對間隔設置,形成的通道連通所述沉淀區和所述好氧區的下部,并使所述沉淀區呈環狀漏斗形;
所述好氧區內設置有生物膜以及附著在所述生物膜上的粉體附載填料,所述好氧區底部設置有曝氣系統;
所述沉淀區外側設置有出水口,所述沉淀區內設置有位于所述分區上隔筒外側的橫向導流管、與所述導流管連通的豎向中心導流筒以及與所述出水口連通的出水堰,所述導流管低于所述出水堰;
所述缺氧區外側還設置有溢氣管,內部設置有推流攪拌器。
進一步地,所述缺氧區與所述好氧區的容積比為1:(2~5),所述沉淀區的表面負荷為0.6~2.0m3/m2·h,所述裝置進行反硝化/硝化生物脫氮時的容積負荷為0.4~2.0kgBOD5/m3·d。
進一步地,所述滑泥板向所述裝置中軸線外側傾斜角度為55°~65°,所述分區隔板向所述裝置中軸線內側傾斜角度為55°~65°。
進一步地,所述回流系統包括與所述好氧區底部連接的第一回流管、回流泵和與所述缺氧區上部連接的第二回流管。
進一步地,所述底部過流孔位于分區下隔筒的底部,所述底部過流孔在所述分區下隔筒四周等距分布,所述裝置內混合污水過孔速度為0.4~0.8m/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328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