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軌道交通設計方案評價方法、裝置及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2500.1 | 申請日: | 2020-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9818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孫軍國;肖驍;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0;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楊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豐臺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交通 設計方案 評價 方法 裝置 可讀 存儲 介質 | ||
1.一種軌道交通設計方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軌道交通設計方案對應的設計數據;
根據所述設計數據,對所述軌道交通設計方案中線路的運行狀態進行仿真,獲取所述軌道交通設計方案中線路的運行指標;
根據所述軌道交通設計方案中線路的運行指標計算軌道交通設計方案的評價指標,并根據所述軌道交通設計方案的評價指標對所述軌道交通設計方案進行評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設計方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軌道交通設計方案對應的設計數據,包括:
接收用戶從方案組件庫中選擇的設計方案模塊并進行組合,獲得軌道交通設計方案對應的設計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軌道交通設計方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計數據,包括:
車輛編組方案、運輸組織方案、列車運行交路、線路設計運輸能力、運營計劃、配線設計、建設及運營管理方式、線路基礎信息和車輛性能;
其中,所述車輛編組方案,包括列車定員、高峰小時需要開行列車對數、高峰小時行車間隔、運用車數、備用車、檢修車、車輛編組,配置列車數;
所述運輸組織方案,包括:大站間高峰小時大站OD交換量分析、大站停站車站、大站高峰小時斷面客流量、快車開行對數、票價;
所述列車運行交路,包括:列車運行交路、大小交路比例、交路高峰小時行車間隔、高峰小時列車對數、運用車數、配置車數;
所述線路設計運輸能力,包括選用的信號系統;
所述運營計劃,包括:運營時間、全日行車計劃、停站時間、區間走行時間、列車運行時分、運行交路等,起終點站掉頭時間;
所述配線設計,包括:返線、故障列車待避線、渡線、聯絡線、支線接入線、車輛出入線和安全線的設計;
所述建設及運營管理方式,包括:運營人員的配備組織;
所述線路基礎信息,包括:車站位置、車站乘客走行方案、區間線路、線路運營長度;
所述車輛性能,包括:車輛長度,牽引、制動的性能、單位車公里所消耗的牽引電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軌道交通設計方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設計數據,對所述軌道交通設計方案中線路的運行狀態進行仿真,獲取所述軌道交通設計方案中線路的運行指標,包括:
基于客流仿真推演模型和所述車輛編組方案、運營計劃、線路基礎信息、車輛性能以及用戶設置的各站乘降量,計算各列車各車站隨時間變化的乘客數量;
基于列車運行模擬模型和所述列車運行交路、運營計劃、線路基礎信息和車輛性能,計算各列車位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各列車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基于能耗模型和所述列車運行交路、運營計劃和車輛性能,計算列車運行里程;
基于事件模型和所述車輛編組方案、運輸組織方案、列車運行交路、線路設計運輸能力、運營計劃、配線設計、建設及運營管理方式、線路基礎信息和車輛性能,計算乘客有效投訴事件次數、5分鐘延誤事件次數和行車無事故天數;
基于財務模型和所述車輛編組方案、運輸組織方案、列車運行交路、線路設計運輸能力、運營計劃、配線設計、建設及運營管理方式、線路基礎信息和車輛性能,以及所述各列車各車站隨時間變化的乘客數量,計算運營公里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軌道交通設計方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評價指標包括但不限于客流評價指標、列車運行評價指標、能耗評價指標、安全評價指標、服務評價指標和財務評價指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軌道交通設計方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流評價指標根據所述各列車各車站隨時間變化的乘客數量計算獲得;
所述評價指標根據所述各列車位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各列車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計算獲得;
所述能耗評價指標根據所述列車運行里程計算獲得;
所述安全評價指標和服務評價指標根據所述乘客有效投訴事件次數、5分鐘延誤事件次數和行車無事故天數計算獲得;
所述財務評價指標根據所述運營公里數計算獲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250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