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封閉式柱內混凝土灌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2260.5 | 申請日: | 2020-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969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胡亮;田卓倫;劉永峰;茹廣府;曾劍;張永光;馮亞斌;趙斌;萬巧葉;張寧;時智勇;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2/00 | 分類號: | E01D22/00;E01D19/02;G01N3/52;G01N3/08;G01N1/08;G01N1/28;G01B21/10;E01D10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李奎書 |
| 地址: | 450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封閉式 混凝土 灌注 方法 | ||
1.一種封閉式柱內混凝土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施工準備,清理施工接縫面上的雜物;
步驟2,搭建樁柱模板;
步驟3,連接管線;
步驟4,灌注混凝土:
步驟4.1,在位于永久托換梁的施工接縫面上鋪設混凝土基層,混凝土基層的上端低于截止閥的高度;
步驟4.2,在混凝土基層上灌注混凝土實體層,混凝土實體層灌注分層進行,灌注厚度不大于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
步驟4.3,振動,在灌注混凝土實體層的同時依次啟動下層的附著式振搗器、上層的附著式振搗器;
步驟5,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注后進行16小時養護;
步驟6,拆模作業,混凝土養護后,采用破拆器分別對圍擋板、樁柱模板進行拆除作業,樁柱灌注完成;
步驟7,測量樁柱混凝土強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柱內混凝土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1,清掃永久托換梁與臨時托換梁的施工接縫面,采用自來水沖洗施工接縫面,沖洗時間為5分鐘,沖洗壓力為0.5MPa,清除施工接縫面上的積水;
步驟1.2,敲除施工接縫面上松動的混凝土層,重新采用混凝土修補施工接縫面上的殘缺口,噴水養護12小時;
步驟1.3,測量放樣,采用全站儀在永久托換梁和臨時托換梁的施工接縫面上放樣出樁柱的位置,并采用白色標記線標記出樁柱的邊界線;
步驟1.4,采用鑿毛機在施工接縫面上的樁柱邊界線內鑿毛,鑿毛深度為5mm,鑿毛率控制在95%;
步驟1.5,涂刷混凝土界面劑,在樁柱邊界線內涂刷混凝土界面劑,混凝土界面劑使用量為2kg/m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柱內混凝土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1,將樁柱模板安裝在樁柱邊界線外側;
步驟2.2,在樁柱模板與永久托換梁、臨時托換梁之間的連接位置上采用密封組件進行密封;
步驟2.3,在安裝完成的樁柱模板外側安裝圍擋板,圍擋板采用四塊矩形鋼板依次連接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柱內混凝土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1,在樁柱模板的與臨時托換梁連接位置的兩側分別安裝一根出漿管,出漿管的一端與樁柱模板內部連通,出漿管的另一端高于樁柱模板;
步驟3.2,在樁柱模板的上端分別開設若干個排氣口,若干個排氣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若干個排氣口中每個排氣口均安裝一根排氣管;
步驟3.3,在樁柱模板的下端安裝截止閥,截止閥通過泵管與地泵連通;
步驟3.4,在樁柱模板的中部安裝若干個附著式振搗器,若干個附著式振搗器分兩層排列,上層的附著式振搗器與下層的附著式振搗器之間的距離既大于上層的附著式振搗器與臨時托換梁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大于下層的附著式振搗器與永久托換梁之間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226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