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殼層自修復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90443.3 | 申請日: | 2020-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03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晶磊;郭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香港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13/02 | 分類號: | B01J13/02;C09D7/63;C09J11/06;C09D167/08;C09D163/00;C09D5/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中國香港九*** | 國省代碼: | 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殼層 修復 微膠囊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雙殼層微膠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材、包裹所述芯材的第一壁材層和包裹所述第一壁材層的第二壁材層;所述芯材為含兩個以上異氰酸根的異氰酸酯,所述第一壁材層為聚氨酯層,所述第二壁材層為聚脲醛樹脂層;所述聚脲醛樹脂層的交聯度為5%~20%;聚脲醛樹脂的官能度為2.0~2.5;
所述雙殼層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乳化劑溶液中加入芯材和油溶性的前驅體混合液,攪拌反應,得到水包油乳液;
(2)水包油乳液中加入水溶性的前驅體和改性偶聯劑混合液,攪拌反應,得到單殼層微膠囊;水溶性的前驅體與油溶性的前驅體在芯材的表面發生界面聚合反應,從而形成第一壁材層;
(3)分散劑與脲醛樹脂改性劑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單殼層微膠囊和尿素-甲醛預聚物,調節pH,攪拌反應,得到所述的雙殼層微膠囊;
所述改性偶聯劑為選自山梨醇、甘露醇、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殼層微膠囊,其特征在于:以雙殼層微膠囊質量計,所述芯材的質量分數為20%~70%,所述第一壁材層的質量分數為10%~30%,所述第二壁材層的質量分數為20%~5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殼層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層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前驅體和水溶性聚氨酯前驅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殼層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聚氨酯前驅體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三聚體、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預聚體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殼層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聚氨酯前驅體為含兩個以上羥基的水溶性化合物。
6.一種雙殼層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乳化劑溶液中加入芯材和油溶性的前驅體混合液,攪拌反應,得到水包油乳液;
(2)水包油乳液中加入水溶性的前驅體和改性偶聯劑混合液,攪拌反應,得到單殼層微膠囊;
(3)分散劑與脲醛樹脂改性劑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單殼層微膠囊和尿素-甲醛預聚物,調節pH,攪拌反應,得到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雙殼層微膠囊;
步驟(2)中所述改性偶聯劑為選自山梨醇、甘露醇、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殼層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步驟(1)中所述油溶性的前驅體為油溶性聚氨酯前驅體時,步驟(2)中所述水溶性的前驅體為水溶性聚氨酯前驅體。
8.一種雙殼層微膠囊在制備涂料和/或粘接劑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殼層微膠囊為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雙殼層微膠囊,或者為權利要求6~7任一項所述雙殼層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制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香港科技大學,未經香港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044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