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個雞分子標記組合作為鑒定雞的肌間脂肪寬的檢測位點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80901.5 | 申請日: | 2020-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65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明(設計)人: | 羅文;吳靜文;張細權;聶慶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8 | 分類號: | C12Q1/688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 地址: | 51064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個 分子 標記 組合 作為 鑒定 脂肪 檢測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個雞分子標記組合作為鑒定雞的肌間脂肪寬的檢測位點的應用,所述分子標記包括分子標記1和分子標記2,分別為雞ALDH1A3基因3’非編碼區序列g.355 TC分子標記和g.405AG分子標記。使用該分子標記組合進行標記輔助選擇,能夠定向選育出具有較大肌間脂肪寬或較小肌間脂肪寬的雞群,針對不同育種目標培育不同肌間脂肪寬的雞種,加快雞的育種進程。通過該分子標記組合及檢測引物,可建立高效準確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將其應用于種雞肌間脂肪寬性狀遺傳改良中,從而培育肌間脂肪寬度差異性的不同雞品系,針對不同消費人群銷售不同肌間脂肪寬度的雞品種,進一步細分消費市場,促進雞的銷售量,提高企業銷售額,增加核心競爭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育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個雞分子標記組合作為鑒定雞的肌間脂肪寬的檢測位點的應用。
背景技術
雞是一種傳統的食用家禽,我國是雞肉消費大國,2018年我國雞肉總消費量1153萬噸,占全球雞肉總消費量的11%。另外,我國也是全球第三大雞肉生產國,產量僅次于美國和巴西。
人們的食物需求結構和營養需求結構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而發生轉變,主要表現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谷物的需求會逐漸減少,對含蛋白質和脂肪較多的肉類的需求會明顯增多;攝入的蛋白質總量中的動物性蛋白質占比增長,對蛋白質和脂肪需求的增加會帶動肉類消費量的增長。
在實際的生產養殖過程中,肉雞容易沉積過多的脂肪,而且大多數脂肪并不是生理所需。體脂沉積過度會阻礙肉雞正常的生長發育,不僅浪費飼料導致飼料利用率的降低,還會影響到肉雞的屠宰加工,降低屠宰率,提高經濟損失。因此,控制脂肪在肉雞體內的過度沉積,提高肉雞的飼料轉化率和胴體品質是我國肉雞生產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雞肉由于其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被人們推薦為健身的食材首選食材。但是肌間脂肪的增加會提高雞肉脂肪含量,改變雞肉的營養配比,進而影響健身效果。因此,對于健身或追求健康飲食的人群來說,雞的肌間脂肪含量越低越好。與此同時,肌間脂肪含量的增加卻可改善肉質。肌間脂肪對于肉品質的作用主要為三個方面:1)一定的肌間脂肪含量可以增加肉的嫩度,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比較多,其熔點較高,可口性較好。有報道證明,肌間脂肪含量的多少與肌肉嫩度呈正相關。2)肌間脂肪含量的多少與肉品的多汁性有關,高品質肉塊比低品質肉塊更多汁的原因是肌肉脂肪含量高。3)肌肉脂肪含量與肉品的風味有關,脂類和一些脂溶性物質是一些風味物質的前體物,脂肪含量越高肉質越香。
肌間脂肪含量的多少既影響雞肉的健康品質,又影響雞肉的肉質品質。消費者的選擇直接影響雞的育種方向。如何尋找出可精準且定向選育理想的肌間脂肪含量的雞種,對于肉雞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雖然CN201710613904.5公開了一種雞肌間脂肪寬度相關的分子標記及其應用,但是肌間脂肪含量是一種數量性狀,受多基因控制,需要開發出更多的與雞屠宰后的肌間脂肪相關的分子標記,據此進行選育,才更加準確的根據基因型對肌間脂肪進行判斷,以縮短育種進程,降低育種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個雞分子標記組合作為鑒定雞的肌間脂肪寬的檢測位點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個雞分子標記組合作為鑒定雞的肌間脂肪寬的檢測位點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分子標記組合的檢測試劑在雞的肌間脂肪寬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對檢測雞ALDH1A3基因3’非編碼區序列g.355TC和g.405AG分子標記的引物。
本發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引物在檢測所述的分子標記組合或其中的一個分子標記的基因型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五個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引物在檢測雞的肌間脂肪寬或制備檢測雞的肌間脂肪寬的試劑盒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農業大學,未經華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809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