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80211.X | 申請日: | 2020-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012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韋斌;鄧小玉;王向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規劃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4L12/801 | 分類號: | H04L12/801;H04L12/851;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黃忠 |
| 地址: | 5106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本發明包括:當源節點發送高優先級數據包時,生成高優先級數據包的RTS信息,并廣播RTS信息;當源節點接收到RTS接收節點基于RTS信息廣播的CTS1信息時,將高優先級數據包從源節點發送至RTS接收節點;當RTS接收節點接收到CTS接收節點發送的CTS2信息時,將高優先級數據包從RTS接收節點發送至CTS接收節點;本發明在傳輸高優先級數據包時,將高優先級數據包沿高優先級數據傳輸路徑上的節點進行傳輸,從而使得重要的數據包得到及時有效地傳輸。此外,本發明節點所發出的請求發送消息或請求清除消息只有對應的節點才能響應并返回信息,避免了數據發送沖突導致數據丟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物聯網具有低能耗、低成本、靈活性高、可擴展等優點,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國防軍事、農業監測控制、環境監測和預報、智能家居、醫療衛生等眾多領域。物聯網的主要網絡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部或附近的大量微型廉價傳感器節點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的傳感器網絡。
圖1為物聯網網絡系統架構圖。物聯網網絡系統通常包括傳感器節點(sensornode)、匯聚節點(sink node)和任務管理節點。大量傳感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絡。傳感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傳感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如A-B-C-D-E鏈路),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后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后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匯聚節點連接傳感器網絡與Internet等各種網絡,同時發布管理節點的監測任務,并把收集的數據轉發到外部網絡上。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物聯網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隨著物聯網傳感器的豐富,物聯網除了傳輸周期性的監測數據如光強、溫度、濕度外,還監測傳輸火災、毒氣等異常事件的突發數據,而不同的數據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一般周期性的正常監測數據的重要性較低,即使丟失影響也不大,而異常事件的突發數據重要性高,需要保障及時可靠傳輸。物聯網傳輸的數據類型除數值外,還有圖像、音頻、視頻等大數據量的多媒體數據。
目前物聯網的數據傳輸只采用IEEE 802.15.4 MAC協議,該協議同等對待網絡中傳輸的每一個數據包,采用信道競爭機制,這樣的數據傳輸機制無法保證重要的數據包得到及時有效地傳輸。同時存在隱藏節點問題,造成無線網絡信道資源的無序征用和浪費,增大數據碰撞概率,嚴重影響網絡的吞吐量、容量,且容易造成數據傳輸時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用于解決現有的數據傳輸機制無法保證重要的數據包的及時有效傳輸,且數據發送存在沖突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應用于物聯網系統,所述物聯網系統具有源節點、請求發送信息RTS接收節點和清除發送信息CTS接收節點;所述方法包括:
當所述源節點發送高優先級數據包時,生成所述高優先級數據包的RTS信息,并廣播所述RTS信息;
當所述源節點接收到所述RTS接收節點基于所述RTS信息廣播的CTS1信息時,將所述高優先級數據包從所述源節點發送至所述RTS接收節點;
當所述RTS接收節點接收到所述CTS接收節點發送的CTS2信息時,將所述高優先級數據包從所述RTS接收節點發送至所述CTS接收節點;所述RTS接收節點和所述CTS接收節點處于預設高優先級數據傳輸路徑上。
可選地,所述當所述源節點發送高優先級數據包時,生成所述高優先級數據包的RTS信息,并廣播所述RTS信息的步驟,包括:
當進行數據包傳輸時,檢測所述源節點的預設優先級標識,根據所述優先級標識判斷所述數據是否為高優先級數據包;
當所述數據包為所述高優先級數據包時,獲取所述高優先級數據包的包數與所述源節點到所述CTS接收節點間的總跳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規劃研究中心,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規劃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8021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