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中汽包防旋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71007.1 | 申請日: | 2020-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800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鑫;王景富;張曉寧;徐慧強;陳玉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2B37/22 | 分類號: | F22B37/2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靖 |
| 地址: | 150078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光熱 電站 蒸汽 發生 系統 汽包 旋渦 裝置 | ||
一種用于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中汽包防旋渦裝置,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旋渦裝置,本發明為解決對于大功率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汽包液位高度有限情況下大直徑下降管易形成旋渦斗的問題,本發明包括防旋渦殼體、多個固定板和分割組件,所述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的汽包殼體內設有汽水空間分割板,所述防旋渦殼體通過焊接與汽水空間分割板連接,所述分割裝置位于防旋渦殼體內,固定板與分割裝置連接。本發明防旋渦效果好,按不同區域特點利用多塊分割板(主分割板和區域分割板)和內套筒的優化組化,防旋渦效果優于傳統的柵格或十字板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包防旋渦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中汽包防 旋渦裝置,屬于電力及化工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能源與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近年來我國一直非常重視新能源的 開發和利用,其中利用太陽能發電是緩解甚至解決能源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世界各國也 都在做積極的努力,太陽能熱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重要發展方向,而光熱發電蒸汽發生系 統是重要的換熱設備,其中蒸發器是一個主要組成設備,一種由兩臺換熱器和一臺汽包組 成的蒸汽發生裝置是目前大功率光熱電站的主要解決方案,由于汽包的下降管除傳統輸水 作用外,還需起到對汽包的支撐作用,因此,管徑設計的往往較大,由于汽包液位高度有 限,大直徑下降管容易形成旋渦半,導致水中夾帶蒸汽,使蒸發器無法正常運行,傳統下 降管解決該問題一般會裝有柵格或十字板,而對于光熱電站汽包水位波動大,下降管尺寸 與水位尺寸差距小,傳統方案解決該問題效果并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對于大功率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汽包液位高度有限情況下大直徑 下降管易形成旋渦斗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用于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中汽包防 旋渦裝置。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包括防旋渦殼體、多個固定板和分割組件,所述光熱電站蒸汽發生系統的汽包 殼體內設有汽水空間分割板,所述防旋渦殼體通過焊接與汽水空間分割板連接,所述分割 組件位于防旋渦殼體內,固定板與分割組件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防旋渦殼體包括唇口、漏斗形殼體和外殼體,唇口、漏斗形殼體和外 殼體由上至下依次連接成一體,所述分割組件位于外殼體內。
進一步地,所述唇口為圓環形,唇口的上端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汽水空間分割板上, 唇口的下端通過焊接與漏斗形殼體的上部連接,漏斗形殼體的下部與圓筒形外殼體的上端 焊接。
進一步地,所述分割組件包括鋼圈、主分割板、多個區域分割板和內套筒,鋼圈和內 套筒由外至內設置在外殼體內,主分割板水平設置在外殼體內,鋼圈和內套筒均與主分割 板焊接;多個區域分割板沿圓周方向布置在內套筒與外殼體之間,每個區域分割板的內端 與內套筒的外壁焊接,多個區域分割板與鋼圈焊接。
進一步地,主分割板的兩端以及與主分割板垂直設置的區域分割板的兩端分別設有第 一螺紋孔。
進一步地,每個固定板上設有與第一螺紋孔配合的第二螺紋孔。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數量為四個。
進一步地,其中兩個固定板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主分割板的兩端,另外兩個固定板分 別通過螺栓固定在與主分割板垂直設置的區域分割板的兩端,且每個固定板的外端均與外 殼體的內壁焊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結構簡單,主要利用多塊鋼板簡單拼制即可實現;
2、防旋渦效果好,按不同區域特點利用多塊分割板(主分割板和區域分割板)和內套 筒的優化組化,防旋渦效果優于傳統的柵格或十字板結構,相對于傳統結構要求汽包水位 就不小于下降管內徑的4倍以避免出現漩渦,應用本發明結構,汽包水位為2倍下降管內徑時,仍可保證下降管中不出現漩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710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