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宮頸癌轉移標記物的檢測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60492.2 | 申請日: | 2020-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78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薇;陳曉靜;吳砂;吳湘光;魏文斐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4 | 分類號: | G01N33/57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12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宮頸癌 轉移 標記 檢測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基因工程領域,公開了一種新型宮頸癌轉移標記物的檢測及應用,所述宮頸癌轉移標記物為被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包饒的淋巴管轉移模式LVEM,在區分轉移性與非轉移性早期宮頸癌的診斷上應用。本發明針對現有評估術前早期宮頸癌淋巴結轉移方法的敏感度不高,對微轉移淋巴結的檢測具有局限性,時效性和經濟實用性不高,均存在假陰性或假陽性及現有腫瘤標志物敏感度與特異性不高等缺點,本發明立足于LVEM表達水平可作為評估宮頸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狀態的指標,開發以LVEM為標記物,通過多色免疫熒光技術,檢測宮頸癌組織中LVEM的表達水平,可在術前更加敏感且特異地評估宮頸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狀態。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基因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宮頸癌轉移標記物的檢測及應用。
背景技術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全球女性第四大癌癥死因,嚴重危 害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雖然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宮頸細胞學篩查和手術的聯合防 治模式已能有效改善早期宮頸癌患者的預后,但轉移和復發的宮頸癌卻很難達到徹底根治, 依然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
淋巴結轉移(LNM)是宮頸癌的主要轉移方式和影響早期宮頸癌患者術后復發和死亡的 主要危險因素。目前對于早期宮頸癌患者(IA2-IB2期),廣泛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仍 然是治療的標準術式,但這“一刀切”模式帶來的系列并發癥如淋巴水腫、神經血管損傷、 靜脈血栓和感染等不僅影響治療效果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質量。如何提高淋巴結轉移檢出率, 規避過度“淋巴清掃”,以精準理念和個體化治療治療模式為導向合理實施系統性淋巴結清除 術,成為當前宮頸癌臨床治療的難點和熱點。本研究通過開發有效的新型標記物,為提高淋 巴結轉移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奠定理論基礎,對于提高宮頸癌精準分期和個體化治療具有 重要的臨床和科學意義。
目前臨床上用于輔助診斷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的檢測方法分別有:1.術前影像學檢查,如 淋巴造影(LAG)、CT、PET-CT等;2.早期宮頸癌前哨淋巴結(SLN)活檢;3.測定血清 腫瘤標志物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通過這些方法來評估淋巴結轉移的狀態,制訂淋巴 結清掃術的范圍,減少手術風險及并發癥。但這些方法敏感度與特異性差異大,對微轉移淋巴結的檢測存在局限性,時效性、經濟實用性不高,具有一定的假陽性率或假陰性率,對評估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有限。因此,提高敏感度與特異性、減少假陰性率仍然是臨床上的當務之急。
現有技術的缺點: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評估早期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的方法包括:
1)影像學檢查,包括CT、MRI、PRT-CT:通過影像顯示淋巴結形態特征直觀反應淋巴結轉移狀態,雖然特異性有所提高,但敏感度仍有待增強,不能準確區分炎性淋巴結腫大和惡性淋巴結轉移,對微轉移淋巴結檢測存在局限性;MRI與PET-CT對設備與技術人員要求高、價格昂貴,經濟實用性不高,因此短期無法實現普及化;
2)前哨淋巴結(SLN)活檢:SLN是惡性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結轉移的第一站,SLN是否累及可作為整個淋巴引流區域淋巴結是否有轉移的標志?,F有的SLN定位方法包括:藍染料示蹤法、放射性核素示蹤法、核素和藍染料聯合示蹤法、近紅外熒光成像法等。
藍染料示蹤法染色術野血管和組織,會破壞關鍵手術,在淋巴結內停留時間短,快速進 入下一級淋巴結而影響準確判斷;放射性核素具有潛在的放射風險,要求專業設備(γ計數 器探測儀)才能進行操作;近紅外熒光成像法易漏檢,對研究人員或手術醫師的技術水平要 求高,有一定的假陰性率。另外,SLN活檢的敏感度有限,更適用于腫瘤直徑≤20mm的患者, 并且在術中評估(即冷凍切片或印跡細胞學檢查)時有可能錯過SLN微轉移和分離的腫瘤細 胞,因此對冰凍切片病理結果也需慎重對待。
由于受示蹤劑種類、劑量、注射方法、檢測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對于顯影失敗和單區 域顯影患者,仍需行系統性淋巴結切除,在避免假陰性結果帶來的不利影響的同時,并不能 很好地實現“避免盲目廣泛切除淋巴結,減少手術風險及并發癥”的初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中心),未經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6049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