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乙醇酸酯類物的回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57777.0 | 申請日: | 2020-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75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偉;何佳歡;孫朝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浦景化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67/03 | 分類號: | C07C67/03;C07C69/675;C08G6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張睿 |
| 地址: | 20151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乙醇 酸酯類物 回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乙醇酸酯類物的回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驟:(1)將含有聚乙醇酸和/或聚乙醇酸酯類的廢料和醇混合,進行解聚反應;(2)使解聚反應產物固液分離得到解聚液;(3)回收解聚液中的醇得到余液,回收的醇返回步驟(1);(4)從余液中回收醇和乙醇酸酯類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化學合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從廢料中回收乙醇酸酯類物的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對于廢棄塑料制品,尤其是可降解樹脂為主要成分的廢棄塑料制品的綠色回收與利用,已引起了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的重視。
在可降解樹脂材料中,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具有優異的物化性能,可在包裝、醫療領域作為可被環境降解或者人體代謝的高分子材料而應用。然而在實際應用中,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和大部分的可降解樹脂一樣,使用后雖然可以很快地發生降解,但是待所有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仍然需要至少數月乃至數年的時間。另外,任由可降解樹脂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從材料的循環再利用角度來看,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
另外,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樹脂開始發生降解后,其自身強度就會逐漸下降,而且在二次加工時,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的酸性降解產物會引起樹脂的進一步降解,故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材料制品無法像普通塑料那樣,可以直接回收再生降級使用。因此,開發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廢料的化學再生,將它們轉化成為合成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的聚合過程中所需的可用組分,再將這些可用組分重新聚合,以獲得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是一種切實有效的聚乙醇酸或聚乙醇酸甲酯廢料資源再利用途徑。
公開號為CN108395373A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的廢舊聚酯回收方法是以乙二醇和丙二醇的混合液作溶劑來醇解回收的聚酯,并通過優化醇解過程中乙二醇和丙二醇的比例來提高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收率。該方法采用乙二醇與丙二醇作為醇解的混合溶劑,用量較大,回收循環使用能耗高,而且后期酯交換產物中的乙二醇與丙二醇難以完全除盡。
公開號為CN1747982A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的回收廢聚酯樹脂的方法包括制備廢聚酯樹脂的解聚組合物的步驟1,還包括用固體樹脂溶劑進行的廢聚酯樹脂的第一解聚階段,和通過向第一解聚組合物中加入多元酸的第二解聚和加入反應階段。該方法中用以進行加入反應的多元酸和用以使解聚組合物進行縮聚的多元醇用量較大,后期多元酸和多元醇的殘余難以完全除盡,容易被帶入到最終產物中。
公開號為CN1097607C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的從可變形式的聚酯廢料中連續回收線性聚酯的方法是將未干燥的廢料熔融,聚合物鏈通過附著的水分而進行水解降解,將與聚合物基本組成單元相應的二醇添加至該熔體中,從而產生糖解降解,并且將如此處理過的熔體進一步縮合至所希望的聚合度,以這樣的用量添加二醇,即在后縮合之前,熔體的COOH/OH末端基的摩爾比率在0.3和0.1之間。該文獻公開的方法不是完成解聚回收聚酯,受制于廢料的品質,經再次縮合制得的產物只能降級使用,不能作為新料使用。
公開號為CN101407445B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的以離子液體為反應介質和催化劑的廢聚酯材料回收方法是將廢聚酯、溶劑型離子液體、催化劑型離子液體和水加入反應釜中,在一定溫度下,攪拌反應一定時間,反應結束后,加水析出沉淀,過濾,濾液經蒸餾分離回收乙二醇和離子液體,回收的離子液體不經任何處理直接回用,將濾餅用NaOH溶液溶解、過濾除去未降解的廢聚酯和其它不溶性雜質,將所得濾液加酸析出沉淀,經過濾、干燥得產品對苯二甲酸。該方法需采用成本昂貴的溶劑型離子液體和催化劑型離子液體,且解聚不充分,產生高濃度含鹽的廢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浦景化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浦景化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577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