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山銀花苦瓜茶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55981.9 | 申請日: | 2020-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573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天翔;鄭濤;陳振東;葉宗健;楊俊杰;曹明華;林宗鏗;蔡坤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裕健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A23L5/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華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70 | 代理人: | 楊春女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山銀花 苦瓜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山銀花苦瓜茶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代茶類飲用品領域,具體加工步驟如下:S1、苦瓜原料初制:S1.1、挑選清洗:選擇無病蟲害、七成熟的新鮮苦瓜材料,用流動的清水清洗苦瓜表面泥土雜質。本發明通過采用蒸汽殺青,并在殺青后迅速吹風冷卻,殺青時間控制精準,通過該技術使產品的苦瓜段外皮和內部填料山銀花均呈黃綠色,色澤怡人,開水沖泡后,其湯色明亮,保留苦瓜瓤,充分利用苦瓜瓤中的有效成分,并通過鹽漬技術,降低苦瓜瓤的苦味,增大苦瓜瓤細胞間隙,利于蜂蜜充分滲入融合;此外,苦瓜瓤能起到固定作用,可將較為松散的山銀花粘合在一起,方便填塞緊實,有利于產品烘培后造型的保持固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代茶類飲用品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山銀花苦瓜茶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苦瓜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其營養豐富,富含糖類、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各種生物活性成分,既可用作蔬菜,又可入藥。據研究,苦瓜中氨基酸含量高于西洋參及也山參,利用苦瓜開發苦瓜茶產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現有苦瓜茶產品的加工方法多為晾曬法或高溫烘干法。其中晾曬法容易受天氣影響,且生產效率低;而高溫烘干法存在營養物質流失、產品色澤品相差、易有焦味等缺點。
山銀花是在華南地區野外山林生長的木質藤本植物,其花供藥用,氣清香,味微苦甘,主要成份為綠原酸、木犀草苷等,為華南地區“金銀花”中藥材的主要品種,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山銀花和苦瓜均有清心明目、驅風熱等藥效,兩者混合產品有獨特風味,利用苦瓜和山銀花制作的代茶飲品具有較強的保健功效,但目前尚未見有山銀花苦瓜茶制備的詳細報道。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山銀花苦瓜茶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將苦瓜與山銀花進行有效結合制得療效更佳的代茶飲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山銀花苦瓜茶的制備方法,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S1、苦瓜原料初制:
S1.1、挑選清洗:選擇無病蟲害、七成熟的新鮮苦瓜材料,用流動的清水清洗苦瓜表面泥土雜質;
S1.2、切段:將苦瓜切成3-4cm長的小段;掏出苦瓜段內的瓤和籽,并將籽去除,只留取苦瓜段和苦瓜瓤;
S1.3、鹽漬:將苦瓜瓤泡入氯化鈉溶液中,隨后用清水漂洗干凈待用,通過鹽漬脫苦處理,降低苦瓜瓤的苦味,并增大苦瓜瓤細胞間隙,利于后續處理中蜂蜜的充分滲入融合;
S1.4、苦瓜段殺青:將苦瓜段置于蒸汽殺青機中進行殺青;
S1.5、苦瓜段散熱冷卻:殺青結束后,立即用鼓風機對苦瓜段進行吹風冷卻,使苦瓜段溫度迅速降至室溫,通過迅速冷卻,保證殺青時間控制精準,能夠使最終產品中苦瓜段外皮保持黃綠色;
S1.6、烘培:將冷卻后的苦瓜段放入熱風烘烤機中進行熱風烘培,85℃烘培1-2小時,隨后用溫度80℃烘培至含水量12%左右;
S1.7、回軟:將烘培后的苦瓜段平攤在專用的托盤上,通風攤涼,使產品呈微柔軟狀態,方便產品的進一步加工;
S2、山銀花原料初制:
S2.1、采摘清洗:選取頂部飽滿變白、含苞待放的山銀花花蕾進行采摘,將采摘下的山銀花用清水沖洗干凈;
S2.2、山銀花殺青:將山銀花置于蒸汽殺青機中進行殺青;
S2.3、山銀花散熱冷卻:殺青結束后,立即用鼓風機對山銀花進行吹風冷卻,使山銀花溫度迅速降至室溫,通過迅速冷卻,保證殺青時間控制精準,能夠使最終產品中山銀花填料保持黃綠色;
S3、混合烘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裕健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未經福建裕健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5598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