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全粒徑脫除的多級旋流式除塵除霧裝置及除塵除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50982.4 | 申請日: | 2020-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49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虎;吳葵霞;高明瑜;趙丹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5/16 | 分類號: | B01D45/16;B01D45/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曉鵬 |
| 地址: | 250101***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粒徑 脫除 多級 旋流式 除塵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全粒徑脫除的多級旋流式除塵除霧裝置及除塵除霧方法,包括:過流筒體,為薄壁筒體結構;至少一個聚流裝置,每個聚流裝置均至少包括第一級聚流環和第二級聚流環,兩級聚流環的本體均為筒體結構,其內部通道均為圓臺形,第二級聚流環套合于第一級聚流環內部;至少一個旋流子,安裝于所述過流筒體的橫截面上,聚流裝置對應安裝于旋流子的下游。該除塵除霧裝置經過至少兩級液滴和煙塵的捕捉,可以將分布于過流筒體橫截面的較大粒徑范圍的液滴和煙塵較好的捕捉,可以取得較好的除塵除霧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煙氣凈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全粒徑脫除的多級 旋流式除塵除霧裝置及除塵除霧方法。
背景技術
公開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 不必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經成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 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目前燃煤電廠很多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工藝的超低排放高效除霧器采用的 是管束式除塵除霧去裝置,現有技術中公開的一種深度脫塵除霧裝置,其核心 部件為3級湍流子,湍流子是由多片按照一定傾斜角度規律排列的常規旋流葉 片組成,煙氣按照設計流速通過旋流葉片時,煙氣中較大粒徑的液滴在慣性力 作用下,被甩到筒壁上被收集下來,在筒壁上形成穩定的液膜,液膜通過湍流 子與內筒壁面之間的夾縫流入吸收塔,從而達到除塵、除霧的目的,但是該種 除塵除霧裝置僅能脫除粒徑較大(慣性力較大)的液滴,而微小粒徑的液滴, 由于其慣性較小,煙氣跟隨性較強,無法通過慣性力作用進行有效捕捉。當通過增加煙氣流速增加脫除效率時,由于液滴速度的增加,則容易對除塵除霧裝 置內筒壁上的穩定液膜造成撕裂,進而造成大量液滴重新返回到煙氣中,形成 二次夾帶,造成燃煤機組外排口煙塵濃度上升甚至超標。
此外,由于湍流子與內筒壁面之間存在夾縫,造成煙氣短路,由于煙氣流 速較大,故易造成煙氣逃逸。該類除塵除霧器裝置由于其設計上的不足,無法 對燃煤煙氣中全粒徑范圍內的液滴進行深度脫除,除塵除霧效率不高,阻礙其 在燃煤機組除塵除霧器領域的進一步應用。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全粒 徑脫除的多級旋流式除塵除霧裝置及除塵除霧方法。使其在煙氣中液滴全粒徑 范圍內的液滴脫除效率更高,能夠更好的實現對脫硫后飽和濕煙氣的深度除 塵、除霧。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公開了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全粒徑脫除的多級旋流式除塵除霧裝 置,包括:
過流筒體,為薄壁筒體結構;
至少一個聚流裝置,每個聚流裝置均至少包括第一級聚流環和第二級聚流 環,兩級聚流環的本體均為筒體結構,其內部通道均為圓臺形,第二級聚流環 套合于第一級聚流環內部;
至少一個旋流子,安裝于所述過流筒體的橫截面上,聚流裝置對應安裝于 旋流子的下游。
第二方面,提供利用所述多級旋流式除塵除霧裝置進行的除塵除霧方法, 包括如下步驟:
脫硫后的飽和濕煙氣自下而上流經旋流子后形成旋流,由于慣性作用,飽 和濕煙氣中的大液滴和大顆粒煙塵被甩到最外側的第一級聚流環的本體的內 壁,實現對大液滴和大顆粒煙塵的捕捉;
小粒徑液滴和煙塵的慣性小,位于旋流截面的中部,該部分液滴和煙塵隨 煙氣流經第二級聚流環的本體,在第二級聚流環的本體內壁進行捕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以上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該除塵除霧裝置經過至少兩級液滴和煙塵的捕捉,可以將分布于過 流筒體橫截面的較大粒徑范圍的液滴和煙塵較好的捕捉,可以取得較好的除塵 除霧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5098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