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減震車橋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42241.1 | 申請日: | 2020-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07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金文應;賈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十堰精密新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35/00 | 分類號: | B60B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喬浩剛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震 總成 | ||
本發明涉及車橋總成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減震車橋總成,包括支撐柱,支撐柱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萬向節,支撐柱的兩端均通過萬向節固定連接有輪轂,兩個輪轂相靠近的一側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桿,兩個連接桿之間固定連接有轉向結構,本發明所達到的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第二減震結構和第一減震結構,能夠緩沖來自車身前后方向和垂直向下的沖擊,提高車橋的減震效果,第二減震彈簧在滑筒和滑板之間做一次緩沖,第一減震彈簧在弧型固定塊和滑板之間收縮,做二次緩沖,兩次緩沖能夠提高車橋的減震緩沖效果,防止車身連續性對車橋造成較大的沖擊,避免車橋造成損害,轉向結構結構簡單,能夠靈活控制兩個輪轂轉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橋總成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減震車橋總成。
背景技術
汽車車橋又稱車軸,通過懸架與車架或承載式車身相連接,其兩端安裝車輪。車橋的作用是承受汽車的載荷,維持汽車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駛。
車橋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需要撐在車身的上下晃動,行駛在道路上出現顛簸時,車身的懸掛能夠緩沖大部分的沖擊,但車橋本身也要承載部分的沖擊,需要利用車橋中的減震系統進行緩沖,以增強汽車的行駛體驗和減少車橋的磨損,在汽車顛簸時,車橋上的減震結構作用較小,只能緩沖來自車身垂直向下的沖擊;車身連續性顛簸,對車橋產生的沖擊力較大時,減震結構只能進行一次緩沖,減震結構的緩沖效果差;減震車橋總成中的轉向結構復雜,靈活性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減震車橋總成。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減震車橋總成,包括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萬向節,所述支撐柱的兩端均通過萬向節固定連接有輪轂,兩個所述輪轂相靠近的一側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桿,兩個所述連接桿之間固定連接有轉向結構,所述支撐柱的外側壁上開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環型滑槽,兩個所述環型滑槽內部的底端均開設有卡槽,兩個所述卡槽的內部均卡接有弧型固定塊,所述環型滑槽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一減震結構,兩個所述第一減震結構的上方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減震結構,兩個所述第二減震結構的上方均設置有連接板,兩個所述第二減震結構與連接板之間均固定連接有滑動結構。
具體的,所述轉向結構包括轉向桿和轉向環,所述轉向桿和轉向環均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轉向桿相遠離的一端均與連接桿的底端鉸接,兩個所述轉向環的側壁均轉動連接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固定柱,四個所述固定柱靠近支撐柱的一端均與支撐柱固定連接,兩個所述轉向桿相靠近的一端均設置有軸承,兩個所述轉向桿均通過軸承分別與兩個轉向環轉動連接。
具體的,兩個所述轉向環相靠近一側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鉸接塊,兩個所述鉸接塊共同鉸接有鉸接桿,所述鉸接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擺桿。
具體的,所述第一減震結構包括滑板、弧型滑桿、第一減震彈簧和固定環,所述滑板、弧型滑桿、第一減震彈簧和固定環均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弧型滑桿分別固定連接在弧型固定塊相對的兩外側壁上,兩個所述滑板均滑動套接在弧型滑桿的外側壁上,兩個所述第一減震彈簧均套設在弧型滑桿位于滑板和弧型固定塊之間的桿壁上,所述第一減震彈簧的底端均與弧型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減震彈簧的頂端均與滑板的底部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固定環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弧型滑桿的頂端。
具體的,所述第二減震結構包括滑筒、滑桿和第二減震彈簧,所述滑筒、滑筒、滑動塊和第二減震彈簧均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滑桿的底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滑板的上表面,兩個所述第二減震彈簧均套設在滑桿的外側壁上,兩個所述滑桿的頂端均滑動連接在滑筒的內部。
具體的,兩個所述滑桿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滑動塊,兩個所述滑動塊均滑動連接在滑筒的內部,兩個所述滑桿外側壁的頂端滑動套接有封環,兩個所述封環均與滑筒固定連接。
具體的,所述滑動結構包括滑塊、滑管、滑槽和限位板,所述滑塊和限位板均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滑塊均滑動連接在滑管的內部,所述滑管的底部開設有滑槽,兩個所述滑塊均與滑筒的頂端固定連接,兩個所述限位板分別固定連接在滑管的兩端,所述滑管的上表面與連接板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十堰精密新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十堰精密新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4224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