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力電纜護套注塑裝置及其實施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40667.3 | 申請日: | 2020-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906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明(設計)人: | 孫弘;趙正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和光電氣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03 | 分類號: | B29C45/03;B29C45/26;B29C45/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聯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李素紅 |
| 地址: | 2382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力電纜 護套 注塑 裝置 及其 實施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力電纜護套注塑裝置及其實施方法,屬于電力電纜護套注塑技術領域,包括裝置外殼、供料機構、冷卻管道、注塑模具和模具底座,所述裝置外殼的一側安裝有供料機構,內部安裝有冷卻管道、注塑模具和模具底座,所述冷卻管道通過管箍固定連接于裝置外殼內壁上,所述模具底座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裝置外殼底板上,且模具底座上連接有注塑模具。實現供料、模壓、冷卻和脫模一體成型,能夠不間斷連續生產,適用于生產長度較長的電力電纜護套,提高生產效率,且避免電力電纜護套熔接增長的工序,減少生產步驟,節約成本;便于脫模,加速成型,成型后的電力電纜護套合格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其電力電纜護套注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其一種電力電纜護套注塑裝置及其實施方法。
背景技術
護套電纜是指帶有護套層的單芯或多芯電線,帶護套的較安全。說白了,最常用的“護套線”,一層白色聚氯乙烯護套,里面套著幾根BV線。這種線一般是銅芯導線,除了導線外面有一層絕緣層外,導線外面還有一層保護層,電力電纜護套通常采用注塑方式生產,先注塑形成一定齒輪的條形橡膠片,再將條形橡膠片卷曲成筒狀,銜接處熔接,從而形成長管狀護套,但是銜接處強度弱,生產較長長度的該類護套,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因為受力導致銜接處崩裂,護套損毀,且生產工序多,步驟繁瑣,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力電纜護套注塑裝置及其實施方法,實現供料、模壓、冷卻和脫模一體成型,能夠不間斷連續生產,適用于生產長度較長的電力電纜護套,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且避免電力電纜護套熔接增長的工序,減少生產步驟,節約成本;避免電力電纜護套粘結注塑模具的內壁,便于脫模,加速成型,成型后的電力電纜護套合格率高,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力電纜護套注塑裝置,包括裝置外殼、供料機構、冷卻管道、注塑模具和模具底座,所述裝置外殼的一側安裝有供料機構,內部安裝有冷卻管道、注塑模具和模具底座,所述冷卻管道通過管箍固定連接于裝置外殼內壁上,所述模具底座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裝置外殼底板上,且模具底座上連接有注塑模具;
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套筒、中套筒和后套筒,所述中套筒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軸承旋轉連接有前套筒和后套筒,所述前套筒的前端延伸至裝置外殼外部并形成進料口,所述后套筒的后端延伸至裝置外殼外部形成出料口,所述前套筒、中套筒和后套筒中部設有中軸,中軸與前套筒之間固定連接有網板,所述中套筒和后套筒的外壁上均固定連接有齒環;
所述模具底座包括T型支腳、前齒輪、后齒輪、轉軸、旋轉電機和電機安裝板,T型支腳通過螺栓固定連接裝置外殼,兩個T型支腳上分別安裝有前齒輪和后齒輪,前齒輪與中套筒上的齒環相互嚙合,后齒輪與后套筒上的齒環相互嚙合,T型支腳的中部通過軸承旋轉連接有轉軸,轉軸與前齒輪、后齒輪固定連接,且轉軸通過聯軸器與旋轉電機連接,旋轉電機的下端通過電機安裝板固定安裝于T型支腳上。
進一步地,所述前套筒、中套筒和后套筒的直徑相同,且中套筒和后套筒的前端設有卡環,前套筒和中套筒的后端內壁上開設有環形槽,前套筒的環形槽與中套筒的卡環之間、中套筒的環形槽與后套筒的卡環之間扣合連接并相對滑動。
進一步地,所述中套筒呈前端直徑小,后端直徑大的梯臺狀,且中套筒和后套筒的前端設有卡環,前套筒和中套筒的后端內壁上開設有環形槽,前套筒的環形槽與中套筒的卡環之間、中套筒的環形槽與后套筒的卡環之間扣合連接并相對滑動。
進一步地,所述冷卻管道沿裝置外殼的邊角排布,且與冷卻系統相互連接構成閉合環形管道。
進一步地,所述齒環的左側和右側均安裝有模具底座,其中一側的模具底座上未安裝轉軸、旋轉電機和電機安裝板。
進一步地,所述前齒輪和后齒輪上的齒大小形狀相同,前齒輪的齒數和半徑均大于后齒輪的齒數和半徑,前齒輪的轉速小于后齒輪的轉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電力電纜護套注塑的實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和光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和光電氣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4066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