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壓實度快速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39781.4 | 申請日: | 2020-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69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宏杰;胡開林;趙麗;和勝軍;史興;李浩霖;劉坤倫;曹堂;鐘書;李云輝;陳蜀娟;郭康;焦云川;劉如剛;梁龍凡;周夏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00 | 分類號: | E02D1/00;G01N19/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專利事務所 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泥 穩定 碎石 基層 壓實度 快速 檢測 裝置 | ||
一種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壓實度快速檢測裝置,包括操作平臺(5)、支撐操作平臺的三個等角度均布設置的支撐腿(1)、開設于操作平臺上的中心孔、固定于操作平臺上的內孔與中心孔對齊的一段圓筒(7)、設置于圓筒底部的活動插板(9)、可放置于圓筒中并由活動插板承托的落錘(8)、設置于操作平臺上的水平氣泡(6);在所述圓筒底部相對的兩側開設有插口,所述活動插板(9)從插口水平穿過位于中心孔頂面并可往復移動。本發明可進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壓實度的快速檢測,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道路工程施工檢測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壓實度快速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因其具有施工簡單快捷、施工機械化程度高、穩定性好等優點被廣泛的應用在高速公路基層。碾壓施工效果直接影響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質量,為了控制和檢測現場壓實度,目前采用的方法為挖坑罐砂測定方法進行檢測,該方法檢測較為直觀和準確,但是現場檢測的時間較長,需要挖坑、罐砂及現場檢測混合料的含水量,檢測一處的壓實度需要20min以上,因此,現場水穩基層施工經常存在現場壓實度的檢測頻率達不到要求。同時,我國西南地區橋隧比較高的高速公路水穩多采用兩次攤鋪一次成型,該工藝對于層間施工時間要求較高,按照傳統的挖坑罐砂測定方法進行檢測下基層壓實度時,由于檢測時間較長,在混合料允許施工時間內每次攤鋪的施工的段落較短,施工接縫較多,嚴重影響了施工的速度和路面的平整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以快速測定施工段落的壓實度,且結構簡單、使用便捷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壓實度快速檢測裝置。
本發明采取技術方案的如下:
一種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壓實度快速檢測裝置,包括操作平臺(5)、支撐操作平臺的三個等角度均布設置的支撐腿(1)、開設于操作平臺上的中心孔、固定于操作平臺上的內孔與中心孔對齊的一段圓筒(7)、設置于圓筒底部的活動插板(9)、可放置于圓筒中并由活動插板承托的落錘(8)、設置于操作平臺上的水平氣泡(6);在所述圓筒底部相對的兩側開設有插口,所述活動插板(9) 從插口水平穿過位于中心孔頂面并可往復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平臺(5)為等邊三角形平臺,所述三個支撐腿(1) 的頂端分別安裝于等邊三角形平臺的三個角上。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平臺(5)為圓形平臺,所述三個支撐腿(1)的頂端沿圓周等角度均布安裝于等邊圓形平臺的邊緣。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腿頂端與所述操作平臺采用鉸接連接,每個支撐腿的轉動角度為0-30°。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腿地地腳(3)為錐形腳,在錐形腳上部設置有限位板(3)。
采用本發明,可將落錘放置于圓筒內,拉開活動插板,讓落錘自由落下,然后測定落錘在水穩基層表面錘入的深度,對照標準壓實度曲線圖就可以得出現場的壓實度。
本發明可以快速測定施工段落的壓實度,對壓實度不夠的路面段進行及時補壓,提高基層的施工質量,并且對于兩次攤鋪一次成型施工工藝可以有效延長每次施工段落,減少基層施工接縫,提高基層的平整度。
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便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M部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3是圖1中沿落錘徑向剖開的A-A剖面圖;
圖4是圖3沿銷軸剖開的剖面圖;
圖5是圖4的B-B剖面圖。
圖中標號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97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提高木荷座果率的方法
- 下一篇:含中微量元素的懸浮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