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水質檢測的水下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37571.1 | 申請日: | 2020-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97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韓翔希;吳家鳴;馮志強;蒙占彬;符妃;邱昂;余建星;唐友宏;高暢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部灣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18 | 分類號: | G01N33/18;G01N1/14;G01S19/42;B63C11/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 地址: | 5350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水質 檢測 水下 機器人 | ||
1.一種用于水質檢測的水下機器人,包括:
殼體,在所述殼體內安裝有控制器;
移動模塊,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外部且用以驅動所述殼體移動,其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水質檢測模塊,設置在所述殼體上且用以對水質進行檢測,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GPS模塊,集成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至少能夠在水質檢測模塊檢測到水質異常時通過GPS模塊獲取檢測點的位置信息;
通訊模塊,集成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器能夠利用通訊模塊進行遠程通信;
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取樣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當控制器通過水質檢測模塊檢測到水質異常時,控制取樣模塊進行取樣;
所述水質檢測模塊包括:
檢測箱,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檢測箱具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通過進水管與殼體的外界連通,所述出水口通過出水管與殼體的外界連通,在進水管上沿著水流的方向依次設置有用以將進水管選擇性地打開或者關閉的第一通止閥、用以將殼體外部的水經過進水管送入到檢測箱內的水泵,在所述出水管上設置有用以將出水管選擇性地打開或者關閉的第二通止閥,所述水泵、第一通止閥、第二通止閥與控制器電連接,在所述檢測箱靠上的部位還設置有與殼體的外部連通的排氣管,在所述排氣管設置有防止殼體外部的水從排氣管進入到檢測箱內的單向閥和與控制器電連接的排氣閥;
多個水質傳感器,多個水質傳感器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并且多個水質傳感器的檢測端均插入到檢測箱中;
所述檢測箱為長條形箱體,其底部沿著長度方向傾斜,所述進水口設置在檢測箱的頂部且位于底部較高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設置在檢測箱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較低一端;
所述取樣模塊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取樣支架和設置在取樣支架上的多個取樣器,所述取樣器包括:
取樣管,其固定在取樣支架上且兩端開口,一端開口較小,另一端開口較大,并且在較小開口的一端設置有連接管,在所述檢測箱的一側設置有沿著檢測箱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取樣口,所述取樣口的數量與取樣器的數量相同,每一個取樣器的連接管插入到一個取樣口中以使得取樣管與檢測箱連通;
活塞,可滑動地設置在取樣管中;
每個取樣器還包括活塞桿,所述活塞設置在活塞桿的一端,活塞桿的另一端從取樣管的開口較大的一端伸出;
所述取樣模塊還包括取樣解鎖機構,所述取樣解鎖機構包括:
滑軌,支撐在所述殼體的內部且位于活塞桿的與所述活塞相反的一側,其沿著所述檢測箱的長度方向延伸;
滑條,可沿著所述檢測箱的長度方向滑動地支撐在滑軌上,所述滑條能夠移動到活塞桿與滑軌之間或者從活塞桿與滑軌之間移出,當滑條位于活塞桿與滑軌之間時,所述活塞抵靠在取樣管的較小開口的一端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水質檢測的水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配置成在活塞從取樣管掉落之前,所述活塞桿從取樣管伸出的一端能夠抵靠在滑軌上,在所述滑軌上對應每一個活塞桿的位置處設置有與控制器電連接的應變片,控制器通過所述應變片能夠判斷活塞桿 是否抵靠在滑軌上進而確定取樣是否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水質檢測的水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樣解鎖機構包括與控制器電連接的第一直線驅動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直線驅動器每次移動的距離配置為只允許從一個活塞桿與滑軌之間移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水質檢測的水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樣支架包括:
取樣托架,設置在檢測箱的設置有取樣口的一側,在其上表面形成有與所述取樣器相同數量的截面呈半圓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徑與取樣管的直徑相吻合;
取樣蓋架,位于取樣托架上方且與取樣托架可拆卸地連接,在其下表面形成有與所述取樣器相同數量的截面呈半圓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徑與取樣管的直徑相吻合,相鄰的第一凹槽的間距、相鄰的第二凹槽的間距與相鄰的所述取樣口的間距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水質檢測的水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模塊包括水下推進模塊,所述水下推進模塊包括第一推進器、第二推進器、第三推進器、第四推進器、第五推進器,第一推進器和第二推進器分別設置于殼體的左右兩側,用以沿前后方向推進所述殼體,第三推進器和第四推進器也分別設置于殼體的左右兩側,用以沿上下方向推進所述殼體,所述第五推進器設置在殼體的前后方向的一端,用以沿上下方向推進所述殼體的前后方向的一端,所述推進器均包括設置在殼體的外側且兩端開口的筒體、安裝在筒體內部的水下電機以及設置在水下電機的輸出軸上的螺旋槳,所述螺旋槳的旋轉軸線與所述筒體的軸線共線,所述水下電機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能夠對一個或者多個水下電機分別進行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部灣大學,未經北部灣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757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