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泥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34672.3 | 申請日: | 2020-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2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群偉;彭殊明;黎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佳園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2 | 分類號: | C02F11/02;C02F11/00;C02F11/14;C02F11/123;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湖北天領艾匹律師事務所 42252 | 代理人: | 程明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漢市洪***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資源 再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污泥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包括酸化處理、一次固液分離、滅菌吸附回收、二次固液分離、污泥風干、污泥粉碎研磨、磚塊成型、磚塊冶煉,將酸化后的污泥放置于沉淀池中,并且向沉淀池中加入15%的絮凝劑,然后對污泥進行攪拌,使絮凝劑與污泥充分的接觸。本發明涉及污泥利用技術領域,該污泥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通過將冷卻后的泥磚放置于冶煉爐中,進行二次冶煉,冶煉時間為2h,冶煉完畢后,使其自然冷卻,冷卻至常溫,最終將污泥回收利用制成磚塊,可以將污泥回收利用制作為磚塊,從而能夠提高磚塊的利用效果,減少污泥的浪費現象,且可以對污泥進行多重的固液分離工作,進而使回收利用制作的磚塊質量更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泥利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污泥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淀物質,是污水處理后的產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并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呈膠狀液態,它是介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濃稠物。
但是目前污泥對河道污染的非常的嚴重,而對于這些的污泥處理方法,大多是將河道中的污泥直接清理出來,然后堆積在地面上,并不能很好的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不能對污泥進行回收利用,沒有對這些缺陷進行相應的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污泥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解決了目前不能很好的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不能對污泥進行回收利用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污泥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酸化處理:向污泥中加入20~30%的酸化劑,然后將加入酸化劑的污泥放置于攪拌機中,使攪拌機對加有酸化劑的污泥進行攪拌25~35min,在攪拌的過程中,加入8~15%的酶,提高污泥酸化的效果;
S2、一次固液分離:將步驟S1中酸化后的污泥放置于沉淀池中,并且向沉淀池中加入15~18%的絮凝劑,然后對污泥進行攪拌,使絮凝劑與污泥充分的接觸,接著使加入絮凝劑的污泥靜置1~2h,靜置后,污泥處于下層,液體處于上層,然后用泵將污泥上層的液體給抽取掉;
S3、滅菌吸附回收:將步驟S2中的淤泥放置于反應罐中,并且向反應罐中加入22~28%的滅菌劑,然后對反應罐中的污泥進行攪拌,攪拌時間20~30min,之后在反應罐的出料口處設置金屬吸附層;
S4、二次固液分離:將步驟S3中的污泥放置在帶式壓濾機上,使帶式壓濾機對污泥進行輸送,并且對污泥進行壓制,將污泥中的一些水分給壓制出來;
S5、污泥風干:將步驟S4中壓制后的污泥平鋪在地面上,保持通風,使污泥自然風干;
S6、污泥粉碎研磨:將步驟S5中風干后的污泥放置于研磨機中,對風干后的淤泥塊進行粉碎研磨,使其研磨成泥粉;
S7、磚塊成型:將步驟S6中的泥粉放置于攪拌機中,讓攪拌機對泥粉進行攪拌,攪拌時添加5~10%的水,增加泥粉的黏著度,使泥粉粘合在一起,然后將粘合在一起的泥粉放置于磚塊成型模具中,用擠壓機對模具中的泥粉進行擠壓,使其成型;
S8、磚塊冶煉:將步驟S7中成型的泥磚冶煉爐中,對污泥進行初冶煉,冶煉時間為1~1.5h,然后使其自然冷卻,冷卻至常溫,然后再次將冷卻后的泥磚放置于冶煉爐中,進行二次冶煉,冶煉時間為2~3h,冶煉完畢后,使其自然冷卻,冷卻至常溫,最終將污泥回收利用制成磚塊。
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酸化劑采用草酸溶液。
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所述酶采用復合酶,由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復合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佳園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武漢佳園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46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