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饋線終端的測試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34003.6 | 申請日: | 2020-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12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曹榮杰;寇少霞;王家寧;李鵬;李超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華盛隆源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13/00 | 分類號: | H02J13/00;H02H7/26;H02H3/08;H02H3/06;G01R1/20;G01R31/00;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東 |
| 地址: | 4615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饋線 終端 測試 工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饋線終端的測試工裝,屬于饋線終端輔助測試技術領域。測試工裝包括:電源回路;電流回路;控制回路:包括分閘控制支路和合閘控制支路,合閘控制支路上設置有第一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合閘控制支路的一端用于連接待檢測饋線終端的合閘控制端,另一端接地;分閘控制支路上設置有第二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分閘控制支路的一端用于連接待檢測饋線終端的分閘控制端,另一端接地;以及分合閘支路,分合閘支路上設置有串聯的第三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和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第二繼電器的常閉觸點與第三繼電器的第二常開觸點串聯后與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并聯。該測試工裝的電路簡單,通過測試工裝模擬線路和斷路器的狀態,簡化了測試過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饋線終端的測試工裝,屬于饋線終端輔助測試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如今,戶外柱上斷路器的二次配套設備饋線終端FTU已成為為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饋線終端FTU具有遙控、遙信、故障檢測功能,根據采集當前線路的各種電氣參數(線路電壓、電流等)信息,通過電流、電壓參數的設置起到過流保護與過壓保護,實現故障定位、故障隔離、非故障區域快速恢復供電的目的,以此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因此,饋線終端FTU生產過程中的測試將成為重中之重。
現有技術中,在對饋線終端FTU半成品測試和程序驗證測試過程中,通過實物斷路器進行成套配套的測試動作,由于斷路器體積較大,成套聯調測試不易且不方便;特別是在反復驗證程序軟件時,饋線終端FTU的測試顯得尤其的繁瑣。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饋線終端的測試工裝,用以解決現有測試過程繁瑣、不方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出了一種饋線終端的測試工裝的技術方案,包括:
電源回路,用于向待檢測饋線終端供電;
電流回路,用于模擬線路中的電流,以供待檢測饋線終端進行采集;
控制回路,包括分合閘控制支路以及分合閘支路;
分合閘控制支路包括分閘控制支路和合閘控制支路,合閘控制支路上設置有第一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合閘控制支路的一端用于連接待檢測饋線終端的合閘控制端,另一端接地;分閘控制支路上設置有第二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分閘控制支路的一端用于連接待檢測饋線終端的分閘控制端,另一端接地;
分合閘支路用于連接電源;分合閘支路上設置有串聯的第三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和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第二繼電器的常閉觸點與第三繼電器的第二常開觸點串聯后與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并聯。
本發明的饋線終端的測試工裝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電源回路為待檢測饋線終端供電,通過電流回路模擬線路中的電路,測試待檢測饋線終端的遙測功能;通過控制回路模擬斷路器的狀態,測試待檢測饋線終端的遙控功能;并且根據電流回路和控制回路結合可以測試待檢測饋線終端的過流保護以及重合閘功能。在進行遙控功能測試時,只要測試其分合閘遙控功能,當待檢測饋線終端發出合閘信號時,第一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帶電,使得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閉合,第三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帶電,第三繼電器的第二常開觸點閉合,進而第二繼電器的常閉觸點和閉合后的第三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連通電源為第三繼電器的控制線圈供電,完成合閘控制的檢測;當待檢測饋線終端發出分閘信號時,第二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帶電,第二繼電器的常閉觸點打開,第三繼電器的控制線圈失電,完成分閘控制的檢測。在進行過流保護以及重合閘功能檢測時,是通過采集電流回路的電流完成的分合閘控制。該測試工裝的電路簡單,通過測試工裝模擬線路和斷路器的狀態,簡化了測試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華盛隆源電氣有限公司,未經河南華盛隆源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40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