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墨高效回收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32602.4 | 申請日: | 2020-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619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畢桂有 | 申請(專利權)人: | 畢桂有 |
| 主分類號: | B41F31/20 | 分類號: | B41F31/20;B41F31/03;B41F31/04;B41F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墨 高效 回收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墨高效回收設備,其結構包括收紙臺、傳輸帶、壓印滾筒、輸紙臺、壓版筒、傳墨輥、回收結構、印版版臺,印版版臺其中一端設有壓印滾筒,壓印滾筒斜上方設有壓版筒,壓版筒和傳墨輥相貼合,傳墨輥另一側安裝有回收結構,墨斗和收集箱之間通過滑落桿連通,本發明通過刮除結構將傳墨輥上的油墨刮除,經由收集箱回收,而后通過滑落桿滑進墨斗方便再次直接流動,再次回收,本發明通過刮刀、刮桿和摩擦輪共同刮除上面凝結的油墨塊,刮除后的油墨粉、油墨塊下落,并加壓磨碎后從第一滑粉口、第二滑粉口下落至收集箱中,收集效果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印刷機領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種油墨高效回收設備。
背景技術
印刷機是印刷文字和圖像的機器,現代印刷機一般是由裝版、涂墨、壓印、輸紙等機構組成,而其中涂墨一般是采用傳墨機構進行傳輸至壓版結構,在印刷過程中,經過一次傳輸后,傳墨輥上會沾染大量的油墨,油墨隨著它的轉動粘性逐漸上升,后續的油墨無法再次黏附傳輸,而傳墨輥上的油墨卻逐漸滾動,造成印刷后的油墨的痕跡加重,需要對傳墨輥上的油墨進行刮除,刮除后的油墨可經過冷卻、刮除、收集、研磨成油墨粉,這種方式誠然能夠進行回收但是不能直接進行二次回收利用,使用效率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油墨高效回收設備,其結構包括收紙臺、傳輸帶、壓印滾筒、輸紙臺、壓版筒、傳墨輥、回收結構、印版版臺,所述印版版臺其中一端設有壓印滾筒,所述壓印滾筒斜上方設有壓版筒,所述壓版筒和傳墨輥相貼合,所述傳墨輥另一側安裝有回收結構,所述回收結構和印版版臺相配合,所述壓印滾筒相對壓版筒的另一端上設有輸紙臺,所述輸紙臺和壓印滾筒機械連接,所述壓印滾筒和收紙臺之間安裝有傳輸帶相連接,所述回收結構包括墨斗、滑落桿、收集箱、刮除結構,所述刮除結構位于傳墨輥背對壓版筒的另一端,所述刮除結構和傳墨輥相貼合,所述刮除結構的正下方設有收集箱,所述墨斗安裝在印版版臺上,所述墨斗和壓印滾筒位置相對,所述墨斗和收集箱之間通過滑落桿連通。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刮除結構設有刮桿、后板、刮刀、安裝柱、連桿、摩擦輪、第一滑粉口、第二滑粉口,所述后板固定在印刷機上,所述后板和傳墨輥相接觸的這端安裝有安裝柱,所述安裝柱安裝有刮刀,所述刮刀和傳墨輥相貼合,所述安裝柱的斜下方安裝有摩擦輪,所述摩擦輪和傳墨輥機械連接,所述摩擦輪相對傳墨輥的另一端安裝有刮桿,所述刮桿和摩擦輪的正下方為第二滑粉口,所述摩擦輪和傳墨輥之間的空間正下方為第一滑粉口。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第一滑粉口和第二滑粉口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滑粉口和第二滑粉口在收集箱正上方,刮除后產生的油墨粉、油墨塊準確地掉落在收集箱中。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收集箱設有進料口、傾斜板、出料管,所述收集箱頂部為進料口,和進料口相對的收集箱設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和進料口垂直固定,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安裝有傾斜板,所述傾斜板和出料管頂端相契合。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收集箱的傾斜板底部設有熱熔器,所述熱熔器包括導熱板和加熱棒,所述加熱棒和印刷機電源電連接,所述導熱板位于加熱棒和傾斜板之間,所述導熱板和加熱棒相貼合。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墨斗包括彈片、主軸、空口、葉片、池體,所述池體正中間安裝有主軸,所述主軸上設有兩片以上的葉片,這些葉片呈均勻等距分布,所述葉片正中間開有一個空口,這個空口中安裝有兩條彈片,這兩條彈片關于空口中心線軸對稱。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彈片的厚度小于葉片水平寬度的四分之一,彈片的厚度低勻。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滑落桿為空心管,所述滑落桿和水平線的夾角大于度,小于九十度。
本發明一種油墨高效回收設備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畢桂有,未經畢桂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26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