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電動車的電連接裝置和充電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32543.0 | 申請日: | 2014-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96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T.福克斯;A.芒德賴;G.諾埃爾;C.里姆鮑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門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31/06 | 分類號: | H01R31/06;H01R13/66;B60L53/16;B60L5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李萌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電動車 連接 裝置 充電 電纜 | ||
1. 一種用于給電動車充電的充電電纜(1),所述充電電纜(1)通過充電電纜的電網側的插頭(2)與設計用于使給電動車充電的充電電纜(1)延長的電連接裝置(10)導電連接,
所述電連接裝置(10)具有
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用于將電連接裝置(10)與電力電網電連接,
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用于將電連接裝置(10)與充電電纜(1)的電網側的插頭(2)電連接,和
連接電纜(20),
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和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通過所述連接電纜(20)相互導電連接,
其中,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具有至少兩個接觸元件(17-1、17-2),所述至少兩個接觸元件(17-1、17-2)分別與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的至少兩個接觸元件(18-1、18-2)之一導電連接,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具有在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上的并且用于監控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的溫度的第一溫度傳感器(13),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13)通過第一通信線路(21)與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電連接,所述第一通信線路設計用于將第一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信號傳遞給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的附加觸頭,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的所述附加觸頭能夠與充電電纜(1)的電網側的插頭(2)的對應的附加觸頭導電連接,并且設計用于將第一溫度傳感器(13)的信號通過充電電纜(1)的電網側的插頭(2)的所述對應的附加觸頭傳遞給充電電纜(1),
所述充電電纜(1)具有:
第二通信線路(6),所述第二通信線路(6)設計用于將充電電纜的電網側的插頭(2)的兩個接觸元件(25)與充電電纜(2)的控制器(4)導電連接,使得第一溫度傳感器(13)與控制器(4)導電連接,
其中,充電電纜的電網側的插頭(2)具有用于溫度監控的第二溫度傳感器(5),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5)通過所述第二通信線路與控制器(4)導電連接,
其中,充電電纜的電網側的插頭(2)具有設置在第二溫度傳感器(5)與所述第二通信線路(6)之間的開關(23),以便在電纜延長部(10)被連接上時通過斷開開關來橋接第二溫度傳感器(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的至少兩個接觸元件(17-1、17-2)通過連接電纜(20)與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的至少兩個接觸元件(18-1、18-2)導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是第一連接插頭,而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是第二連接插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電連接裝置(10)還具有用于確定電連接裝置(10)的載流容量的編碼介質,所述編碼介質能夠通過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讀取。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編碼介質的讀取通過布置在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上的兩個接觸元件(18-1、18-2、22-1、22-2)實現,所述兩個接觸元件(18-1、18-2、22-1、22-2)能夠與設計在充電電纜(1)的電網側的插頭(2)上的對應的接觸元件(25-1、25-2)導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編碼介質被設計為編碼電阻(1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是多功能插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所述充電電纜還具有殼體,所述殼體除了包括控制器(4)以外還包括電網側的插頭(2)。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電電纜(1),其中,電網側的第一連接件(11)是第一連接插頭,并且充電電纜側的第二連接件(12)是第二連接插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門子公司,未經西門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254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