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32074.2 | 申請日: | 2020-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310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明(設計)人: | 韓艷;張迅;馬行川;胡朋;王力東;沈煉;劉葉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D3/12 | 分類號: | G05D3/12;E01D19/00;E01F8/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李發軍;曾利平 |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可調 屏障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包括多個風屏障單元,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風屏障單元包括基座、立柱、第一橫梁、轉動軸、第二橫梁、擋風板、多個活動葉片、旋轉機構、風速檢測傳感器、控制裝置、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以及供電裝置;
所述立柱的一端設于所述基座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橫梁連接,且第一橫梁與基座平行;所述轉動軸的一端與所述立柱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橫梁連接,且第二橫梁與第一橫梁平行;所述擋風板設于所述轉動軸上;在每個所述活動葉片的橫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在所述立柱的側面設有滑道,所述第一轉軸可滑動地設于所述滑道內,所述第二轉軸可轉動地設于所述立柱的側面或滑道內;每個所述活動葉片均與基座的長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的輸出軸通過旋轉機構與所述第一轉軸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轉動軸連接;
所述風速檢測傳感器、第一驅動裝置的控制端、第二驅動裝置的控制端分別與所述控制裝置電性連接,所述供電裝置分別與所述風速檢測傳感器的電源端、第一驅動裝置的電源端、第二驅動裝置的電源端以及控制裝置的電源端電性連接;
其中,每個所述活動葉片均包括可動葉片和固定葉片,所述可動葉片與固定葉片之間通過鉸接軸連接,在所述可動葉片沿著鉸接軸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第一轉軸,在所述固定葉片沿著鉸接軸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均平行于所述鉸接軸,且遠離鉸接軸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滑桿、主鏈輪、從鏈輪以及鏈條;所述主鏈輪、從鏈輪可轉動地設于所述立柱側面,所述鏈條繞裝在主鏈輪、從鏈輪上;所述滑桿與鏈條、每個活動葉片的第一轉軸連接;所述主鏈輪的轉軸與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的輸出軸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裝置包括摩擦式納米發電機、蓄電池、應急電源以及電源轉換模塊;所述摩擦式納米發電機、應急電源分別與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電源轉換模塊的輸入端分別與蓄電池、應急電源電性連接,所述電源轉換模塊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風速檢測傳感器的電源端、第一驅動裝置的電源端、第二驅動裝置的電源端以及控制裝置的電源端電性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式納米發電機鑲嵌于所述活動葉片上,所述蓄電池設于所述基座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風屏障單元的內側和外側分別設有多個風速檢測傳感器,且設于風屏障單元外側的風速檢測傳感器遠離風屏障單元。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與第一橫梁之間沿豎直方向每隔0.5m設置一根鋼絲。
7.一種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橋上智能可調風屏障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1:檢測橋上的實時風速;
步驟2:控制裝置根據所述實時風速和不同風速所對應的最佳姿態生成控制指令,并將所述控制指令發送給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
步驟3:所述第一驅動裝置根據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活動葉片的開合角度,調整風屏障系統的透風率,所述第二驅動裝置根據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擋風板的轉動,調整風屏障系統的高度,使風屏障系統達到最佳姿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理工大學,未經長沙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207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外轉子電機定子及電機
- 下一篇:一種熱流耦合結構的非迭代式拓撲優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