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數字化服務資產交易和轉移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31982.X | 申請日: | 2020-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54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馮文龍;張斌;黃夢醒;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4 | 分類號: | G06Q40/04;G06Q50/18;G06Q30/00;G06Q20/40;G06Q20/38;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廣東有知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朱親林 |
| 地址: | 570000 ***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區塊 智能 合約 數字化 服務 資產 交易 轉移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數字化服務資產交易和轉移方法,包括步驟一:節點構建,用戶注冊成為區塊鏈系統中的區塊用戶,每個區塊用戶都構成一個區塊鏈的網絡節點;步驟二:產品數據化,供方用戶將自己可以提供的服務資產提交給分類智能合約,分類智能合約對數字化服務資產進行分類識別;步驟三:創建交易,需方用戶通過點對點的方式向供方用戶發起交易請求,需方用戶和供方用戶對交易細節進行協商。將供方用戶可提供的數字化服務資產通過分類智能合約經過嚴格的分類審查后上傳到云端存儲,并且返回對應的賬號密碼到分類智能合約,杜絕了其他方案中供方收到費用拒絕提供服務的可能性,同時提升了交易的效率,節省了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字化資產交易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數字化服務資產交易和轉移方法。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傳統合同的訂立已經愈發普遍,不同的企業、單位及個人在建立交易時,都要訂立紙質合同且親筆簽字,保證合約有效且不可抵賴。但紙質合約的訂立效率低下。
為解決紙質合約浪費時間、效率低下的問題。電子合約應運而生。合約訂立雙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達成合約。在任務執行時,一旦滿足預先設定的條件就會自動執行。例如銀行的信用卡自動還款業務,在還款日,銀行可自動從相關賬戶中扣除相應金額,不需要用戶手動操作。但是,這種方式的前提是雙方相互信任。目前,除銀行等少數企業外,很難有企業讓用戶完全信任,使得電子合約的適用范圍大大降低。此外,此類電子合約存在安全性較低等問題。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數字化服務資產交易和轉移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一種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數字化服務資產交易和轉移方法,包括步驟一:節點構建,用戶注冊成為區塊鏈系統中的區塊用戶,每個區塊用戶都構成一個區塊鏈的網絡節點,每個區塊用戶既可作為買方購買商品,又可以作為賣方提供商品,任意兩個區塊節點可以直接進行點對點的商品交易,其中提供商品的稱為供方用戶,購買商品的稱為需方用戶;步驟二:產品數據化,供方用戶將自己可以提供的服務資產提交給分類智能合約,分類智能合約對數字化服務資產進行分類識別,并將數字化服務資產上傳到云端進行存儲,返回賬戶密碼到分類智能合約;步驟三:創建交易,需方用戶通過點對點的方式向供方用戶發起交易請求,需方用戶和供方用戶對交易細節進行協商,達成交易協議,訂立交易智能合約;步驟四:訂立協議,供方和需方達成一致,訂立交易智能合約后,需方用戶支付本次交易應付費用到交易智能合約;步驟五:費用核對,交易智能合約在收到需方用戶支付費用后,對需方所付費用是否滿足要求進行判斷,若所付費用與應付費用相等,則交易智能合約向分類智能合約發出請求,分類智能合約將交易智能合約中要求的服務資產所對應的賬號密碼返回到交易智能合約,交易智能合約核實無誤后,將此賬號密碼發送給需方用戶,完成交易,若需方所付費用大于應付費用,則交易智能合約扣除所付費用中的應付部分,將剩余部分返還給需方用戶,并執行中所對應的步驟,若需方所付費用小于應付費用,則將此結果返回給需方用戶和供方用戶,并要求需方用戶在規定期限內補齊差額,否則將扣除相應比例的應付費用作為處罰,
所述步驟二中的數字化服務資產為科研數據文檔。
所述步驟二中的數字化服務資產為專利文檔。
所述步驟二中的數字化服務資產為論文文檔。
所述步驟二中的數字化服務資產為軟著文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將供方用戶可提供的數字化服務資產通過分類智能合約經過嚴格的分類審查后上傳到云端存儲,并且返回對應的賬號密碼到分類智能合約,杜絕了其他方案中供方收到費用拒絕提供服務的可能性,同時提升了交易的效率,節省了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大學,未經海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3198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