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型參數已知的帶負載四旋翼無人機速度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628316.0 | 申請日: | 202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226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6 |
| 發明(設計)人: | 沈志熙;譚煉;于爽爽;黨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D1/10 | 分類號: | G05D1/10;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信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吳彬 |
| 地址: | 40003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型 參數 已知 負載 四旋翼 無人機 速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模型參數已知的帶負載四旋翼無人機速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建立帶負載四旋翼無人機的動力學模型,具體表示如下:
上式中,fa(·)和fb(·)代表模型的耦合項,A=diag{m+m0;m+m0;m+m0}和表示增益矩陣,m表示無人機的質量,m0表示負載的質量,M1表示慣性矩陣,m1=m0zh(zh+l cosα),m2=m0lzh sinα sinβ,m3=-m0lzh sinαcosβ,其中l是無人機懸掛負載的纜繩的長度,α是纜繩長度l與Zb負方向之間的角度,β是l投影到機體坐標系XbObYb平面的投影線和YbObZb平面之間的角度,zh是負載懸掛點到機體坐標系XbObYb原點的距離,J為在機體坐標系下四旋翼無人機的轉動慣量,ut是速度控制量,ur是角速度控制輸入;Fp1是負載施加在無人機上的額外力Fp中不含狀態量和v的剩余項;Mp1是負載施加于無人機的額外力矩Mp中不含有狀態變量和w的剩余項;da(·)和db(·)代表系統模型的不確定項;向量v=[vx,vy,vz]T表示在機體坐標系下的線速度,為v的一階導數,為帶負載四旋翼無人機的平移子系統;向量w=[wx,wy,wz]T表示在機體坐標系下的角速度,是w的一階導數,為帶負載四旋翼無人機的旋轉子系統;機體坐標系表示為Ob=(Xb,Yb,Zb),機體坐標系的原點Ob取在四旋翼的質心位置上,Xb軸在四旋翼對稱軸內指向機頭方向,Zb軸在無人機對稱平面內,Zb軸垂直于Xb軸指向上方,按右手定則確定Yb軸;
考慮無人機的物理結構和性能指標限制,無人機的速度和角速度都需要滿足如下限制:|v|≤kv,|w|≤kw,其中kv是無人機的速度所能達到的最大極限值,kw是無人機的角速度極所能達到的最大極限值;
考慮輸入飽和影響,由于轉速限制,ui=[ut,ur],i=1,...,6;不再是設計的控制輸入,系統模型表示如下:
此處,p(ui)表示受非對稱非光滑的飽和非線性影響的控制輸入,定義為
其中:是未知常數,ua2i>0和ua1i<0代表破壞點,和是控制輸入ui的未知有界函數;為了處理非平滑和不對稱的致動非線性,引入定義明確的光滑函數:其中和κi>0是未知的;
那么,p(ui)表示為其中Ψ(ui)是p(ui)和之差;因函數和飽和度函數p(ui)的有界性質,因此函數Ψ(ui)是有界的,即|Ψ(ui)|≤Ψm,其中Ψm是正定未知的常數;為方便起見,對函數采用均值定理,變成其中且0<λ<1;通過選擇ui0=0并利用事實p(0)=0,得到由此引入變量:對于所有是不變的,并且存在正定常數gmax,使得因此,有0<gi≤gmax<∞;最后非線性系統(2)變成:
上式中,Lt1(·)=AΨ(ut)+Fp1/(m+m0)+da(·),Gt1=diag{g1,g2,g3},Gr1=diag{g4,g5,g6};
考慮執行器故障,此時的控制輸入不再是ui而是uai=ρi(t)ui+δi(t)(i=1,...,6),其中ρi(t)∈(0,1]表示執行器效率因子,δi(t)表示由部分控制動作產生的時變且不可測量的矢量函數;將式(4)的模型變成如下等式:
上式中,Gt=Gt1ρt,ρt=diag{ρ1,ρ2,ρ3},Lt2(·)=AGt1δt+Lt1(·),Gr=Gr1ρr,ρr=diag{ρ4,ρ5,ρ6},Lr2(·)=BGr1δr+Lr1(·);
2)設定對無人機的速度跟蹤誤差,具體包括:
設定平移跟蹤誤差為ev=v-v*,旋轉跟蹤誤差為ew=w-w*,定義期望參考為和期望參考v*(t)和w*(t)是已知和有界的,即滿足對任意的t≥0,有|v*|≤Av<kv和|w*|≤Aw<kw,其中kv和kw是無人機的速度和角速度極限值,Av=[Av1,Av2,Av3]T和Aw=[Aw1,Aw2,Aw3]T是小于極限值的正常數已知向量;
將式(5)轉換成跟蹤誤差的動力學模型如下等式:
上式中,和是包含未知及不確定參數的變量,不能直接用于控制器設計;
3)在無人機上加裝傳感器測量飛行過程中的擺動角α和β,計算時變增益矩陣B;
4)設計模型參數已知情況下帶負載四旋翼無人機的平移子系統和旋轉子系統的控制器,并通過設計的控制器控制無人機系統,具體包括:
第一步,考慮式(6)里面的平移子系統,設計基于模型參數已知的受狀態約束平移控制器,并實現所需的跟蹤控制目標:
為了確保不違反v的約束,即|v|<kv,根據BLF的性質,將李雅普諾夫函數的第一部分定義為
其中kb為正定常數向量,與此同時,定義一個緊湊集合Ωev={ev:|ev|<kb},滿足V1在緊湊集合Ωev中是有效的;為了使不等式|v|<kv成立,kb被選定成:
kb=kv-Av (8)
由于ev=v-v*和|v*|≤Av,所以|v|≤|ev|+|v*|<kb+Av=kv-Av+Av=kv;
控制器ut的定義為
上式中,k1>0是控制器設計參數,是已知函數,是a1的參數估計值,通過以下式子更新
其中,σ1>0是控制器設計參數;
第二步,考慮式(6)誤差跟蹤動態的旋轉子系統,設計基于模型參數已知的受狀態約束姿態控制器,并實現所需的跟蹤控制目標:
為了確保不違反角速度w的約束,即|w|<kw,根據勢壘函數BLF的性質,將李雅普諾夫函數的第一部分定義為
其中,kc是控制器設計參數;同時,定義緊湊集合Ωew={ew:|ew|<kc},其滿足V2在緊湊集合Ωew中有效,為了滿足不等式|w|<kw,選擇kc為
kc=kw-Aw (12)
ew=w-w*和|w*|≤Aw,有|w|≤|ew|+|w*|<kc+Aw=kw-Aw+Aw=kw;
控制器uri和更新律定義為:
上式中,k2>0和σ2>0是控制器設計參數,是a2的估計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2831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